第8章 才能初現(2)(1 / 3)

宴會中,吳王向孫武請教治國平天下之道,孫武答道:“大王可以借鑒曆史上一些帝王的治國之業。就拿古代的黃帝來說,當時他居於中央地域,要打敗處於其四方的一些部落並不容易,但他能夠仔細分析形勢,順應天時、地利、人和,先是向南擊敗了赤帝,在占領其土地之後,休養生息,收攬民心,使國力進一步增強,再一步步地消滅東邊的青帝和北邊的黑帝,統一了天下。再看後來的武王滅商,四海歸一,這些也都是合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所以,大王治理吳國,想要有所成就,應該對本國的地理形勢、民眾心理有所把握,然後才能候準時機成就大業。”

吳王若有所得地點了點頭,說道:“是呀,你在兵法中講,決定戰爭勝負要有五樣東西:人、天、地、將、法。為什麼將人道放在第一位,不是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嗎?”

孫武笑著說:“這個問題幾百年前也有人問過,那時候周文王問了薑太公這個問題,天下為什麼時而穩定時而又紛亂,這是國君治理的原因呢還是老天的意思呢?後來薑太公就回答說,國君昏庸,則國危民亂;國君賢聖,則國安民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所以說,大王治國最重要的是贏得民心,對老百姓不能太嚴厲,要給他們寬鬆的環境,有生存的保障,這樣國家的財富才會一點點地積累,才能養活軍隊。內政搞得很清明,老百姓都擁戴你這個君王,那時候沒有了國內的禍患,就能夠對外擴張了。”

這時,侍從們端上了山珍海味、果品佳肴。

闔閭抓起幾塊鹿肉吞咽著下肚,並端起旁邊的一杯酒一飲而盡,看來他興致不錯。他邊示意孫武隨意享用,一邊又問了些關於用兵方麵的問題:“如果軍隊在外作戰,敵人從四麵八方加以包圍,這個時候要想突出重圍,如何是好?”

孫武凝神想了想,便回答道:“這種情況看似非常困難,但也絕不是沒有希望。首先要讓戰士們把情緒先穩定下來,保持軍陣的嚴整,讓敵人感到我們有固守陣地的決心。其次再告訴士兵目前情況的嚴峻,惟有拚死一搏才有生機。然後讓眾將士飽餐一頓後,把剩餘的糧食全部銷毀,這樣每個人都自知沒有退路,必定會在戰鬥中竭盡全力,以一當十。那個時候害怕的反而是對方了,隻有這樣才能夠反敗為勝。牢牢控製局麵。否則將是‘困而不謀者窮,窮而不戰者亡’,白白地束手就擒。”

吳王聽了會意地點了點頭,又問:“那要是反過來,我軍圍攻敵軍的話又怎麼辦呢?”

孫武立刻說道:“這個更容易些,我曾經在吳國周邊轉了一圈,發現這裏的地貌與北方的平原有很大的不同,這裏山勢陡峭,各種地形崎嶇複雜,在軍事上絕對是易守難攻,很多平原上的圍殲戰術都不能派上用場。在羅浮山住的那段日子我思考了很久,覺得有種辦法可行,那就是讓我們的士兵先潛伏起來,故意給敵人留一條逃生的道路。這樣。尚存一線求生希望的敵軍就不會有拚死一搏、負隅頑抗的信念。我們對他們不能夠逼迫得太緊,而是要利用偷襲或招降的方式取得最後的勝利。其實打仗不僅僅是比誰更有勇氣,更需要的是謀略。攻敵不如攻心。”吳王端起酒杯,作了個敬酒的動作,顯然他對孫武的回答很滿意。

而孫武也越說越興奮,他說:“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接著他詳細解釋道:帶兵打仗的時候應該對雙方的情況有清楚的了解,如果隻知道己方的實力而不知道彼方,那麼勝負的可能性就各占一半。如果對對方的實力不清楚,而且對自己到底有多少實力都糊裏糊塗,那麼肯定是要打敗仗的。

孫武又講到“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就是說軍隊在行進中應該變迂回遠路為直達,變患害為有利,這樣才能夠占據戰略的主動權;“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打仗隻有靠迷惑敵人,根據有利的情況采取行動,用分散和集合兵力來變換戰術,才能使自己處於主動的有利地位……一時間,他的滔滔宏論,來不可遏,去不可止,聽得吳王和他身邊的群臣津津有味,深為歎服,他們吃驚於站在麵前的人會有如此的韜略,伍子胥在一旁也微笑地望著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