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調結構謀篇布局 新產業閃亮登場(1 / 2)

審時度勢,決策果斷,中國政府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十大產業的全麵振興和有效拉動,成為中國經濟走出低穀、步入新一輪發展的巨大引擎。新的一年,立足當前渡難關,又著眼長遠,超前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又為調結構謀篇布局埋下伏筆。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相繼出台,新產業醞釀著巨大機會。

2009年2月25日,有色金屬產業和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獲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從1月推出鋼鐵和汽車業調整振興規劃開始,短短42天,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在世人的期待中相繼“閃亮登場”。

這是繼第一輪四萬億元經濟刺激方案出台後,中國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又一個大手筆,也是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增強後勁再上新台階的重要舉措。鋼鐵、汽車、紡織、裝備製造……每一個產業振興規劃的出台,都給該行業帶來希望的曙光。

新的一年,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成為中國化挑戰為機遇,積極占領“製高點”的又一重要舉措,包括新能源、物聯網、新材料、生物農業、生物醫藥等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風生水起,各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相繼出台,相關政策將不斷完善。從模糊到清晰,從零散到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昂首邁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

從拉動內需的十項措施,產業振興的十大規劃,再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醞釀出台,中國政府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所表現出的堅毅和果斷,向世界傳達出一個東方大國迎難而上的堅定信念和強大力量。

2009年9月21日至22日,國務院連續召開三次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聽取經濟、科技專家的意見和建議。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向外界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不希望錯失當前這個最好時機。

盡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提出時間不長,但是大部分新興產業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提出將從國家戰略層麵以係統的部署推動其迅猛發展,同時,新興產業的各個行業也必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遇。

胡春力:產業振興呼喚自主創新

十大產業振興規劃與以往的產業結構調整相比,應該說既有區別,也有聯係。在“十一五”規劃裏,有很多的專項規劃,包含現在出台的產業規劃。今年又連續出台了這些政策,有它的特殊意義。一方麵我們延續了從黨的十七大、“十一五”規劃,到總書記在改革開放30周年講話裏一直強調的,要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另一方麵,我們也通過這個機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個規劃也是與時俱進的。我們要抓緊時間,在這個機遇期把它完成。

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對產業的選擇大多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對我們國民經濟的增長具有很突出的地位,比如像紡織,像輕工產品,像能源、汽車、鋼鐵,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都是相當突出的。保持這些產業增長的勢頭,對於我們“保八”的速度是有影響的。第二,在這些產業裏,很多都體現著技術進步方向、技術含量比較高,需要自主創新能力、產業鏈也很長,加工深度有一定的程度。這些行業實際上起到使我們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技術含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能夠在這些行業具體體現,能夠帶動整體經濟走出我們過去經常處在世界分工低端的水平和地位,這些行業,比如像汽車、裝備工業、石化產業、電子等,要求技術含量和創新能力是很高的。

通過這次結構調整,突出它的這種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使這些行業能夠跳出加工廠的地位了,而是有我們自主的發展能力,而且在國際市場有很高的競爭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不但是擴大內需了,而且能夠占領更大的市場空間,對我們增長的後勁起到相當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