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太子之爭關羽之死(1 / 3)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漢獻帝晉封曹操“魏王”。

最初,中尉崔琰推薦楊訓給曹操,曹操禮聘他。等到曹操晉封王爵,楊訓上書歌功頌德。有人譏笑楊訓阿諛世俗,虛偽浮誇,責備崔琰不該推薦這種人。崔琰向楊訓要了奏章草稿觀看,寫信給楊訓說:“呈遞奏章,是一件好事,不過天有不測風雲。”當時和崔琰有仇的人,乘機向曹操檢舉:“崔琰態度傲慢,怨恨誹謗,悖逆不遜(全是無根據的人身攻擊)。”曹操一聽大怒,逮捕崔琰下獄,剃光頭發,罰當奴工。檢舉者進一步陷害:“崔琰當奴工,會見賓客時,手撚胡須,兩眼直往前看,好像對誰發怒。”(又是無稽之談)曹操遂下《賜死崔琰令》,迫令他於獄中自殺。

政府秘書主任(尚書仆射)毛玠,對崔琰無辜受害,心情哀鬱。又有人到曹操那去告毛玠對崔琰的死表示不滿,說他看到犯人的妻子沒為公家的奴婢,曾說:“天大概為此不下雨。”曹操大怒,逮捕毛玠下獄。侍中桓階,和洽要求曹操核實情況,讓毛玠與告發的人對質,曹操不許,直待當了魏王之後,才放毛玠回家,不複錄用。

至此,曹操已蕩然摒棄往年聞過即改,媚言不進,明察秋毫的品質。此時,他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奮鬥了大半輩子,現在所需的除了權力,就是權力的象征。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四月,漢獻帝下詔,命魏王曹操設置天子旌旗,出入戒嚴,限製行人,清除街道。十月,命魏王曹操官帽中佩掛12個旒穗(即古代君王皇冠上前後垂下的玉石串珠),乘黃金裝飾的車輛,駕馬6匹,以及5種顏色的5輛副車。

曹操封了魏王,妻子卞氏封王後。下一步大事,就是立誰為太子。

最初,曹操娶丁夫人,沒有兒子。妾劉氏生兒子曹昂,卞氏生了四個兒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曹操請丁夫人養育曹昂,而曹昂在攻城時戰死,丁夫人悲哀哭泣,不能自止,曹操惱羞成怒,跟丁夫人離婚,把她送出府門,由卞氏繼任夫人。

小兒子曹熊早死。次子曹彰從小很有力氣,勇猛善射,武藝高強。曹操曾對他說:“你不讀書,不懂聖賢之道,隻會騎馬射箭,這是一夫之勇,有何可貴?”曹彰說:“大將軍帶領10萬大軍,馳騁疆場,立功建業,何必要讀書呢?”曹彰長大以後,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果然驍勇善戰,屢建奇功,頗得曹操的歡心。因為他的胡子是金黃色的,曹操就叫他“黃須兒”。有一次,他立了大功,曹操要召見他,大哥曹丕對他說:“你雖然立了功,但不要自誇,應多講講自己的不足。”曹彰見了曹操,果真像曹丕說的那樣,把功勞都歸手下的將領,反而說自己如何不行,曹操聽了大喜,摸著胡子說:“黃須兒竟是個奇才哩!”盡管如此,曹操對他不放心,怕這個黃須兒有勇無謀,誤事,因此,不敢重用,更沒有考慮立他為太子。

長子曹丕和三子曹植都是才子,但曹操更喜歡曹植。曹植性情機警,多才多藝,學識豐富而反應敏捷,十幾歲就能誦讀詩書,辭賦數十萬言,詩詞歌賦都比曹丕強。有一次,曹操看了他寫的文章,問他:“是叫別人代寫的吧?”曹植立即跪下說:“出口成章,下筆為文,請父親麵試!”曹操當即令他作文,果真奇妙,從此對他特別厚愛,要求也特別嚴格。建安十九年,曹操南征孫權,派曹植留守鄴城,臨行前,告誡曹植說:“我從前任頓丘令時,年齡23歲,回想自己那一時期的所作所為,今天仍沒有什麼可悔恨的;現在你也23歲了,能不努力上進嗎?”說明曹操對他寄予厚望。

曹操雖然很看重曹植,但是要立他為太子,還有一番躊躇。曹植身邊有一些文人,如丁儀、楊修等早已看出苗頭。他們見太子久久未能確立,便在曹操跟前竭力誇獎曹植,有一次,丁儀對曹操說:

“三公子天性仁孝,又聰明絕頂,文章絕倫,當今天下賢才君子,不論老少,都願同他相交,為他效命。這真是魏王的洪福啊!”

“你過獎了!”曹操笑嗬嗬地說:“子建(曹植字)確實不錯,但怎如你說的那樣好!不過……”

曹操心中猶豫,便用機密函件,向外界探防對兩位兒子的印象,結果,發現陳群、賈逵、華歆等人都反對曹植,主張立曹丕;崔琰當時還活著,他還是曹植的侄嶽父,卻偏偏公開回答:

“按照《春秋》大義,法定繼承人應屬於長子。而且五官中郎將曹丕,仁愛、孝順、聰明,應該繼承正統,我誓死維護這項原則。”

人事管理官(東曹椽)邢喁回答:“用次子代替長是古代最大的禁忌,請殿下多多考慮。”

曹操見反對立曹植的不少,隻好暫作罷論。

有一天,曹操摒除左右侍從,詢問謀士賈詡的意見,賈詡沉默不語,曹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