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的藝術創新

商業&生活

作者:靜心

2000多名學生,50多場演出,13年,0投訴。這些數字讓河南新星藝術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新星)“中原教育第一品牌”的距離更近一步,也讓其校長陳娟展現在公眾舞台麵前。

陳娟,一位敢於追夢、富有詩意的女子。她出生在書香門第之家,從小受到藝術熏陶,大學選擇美術專業。寫詩、畫畫,是她最大的愛好。

2000年,陳娟大學畢業後,沒有按學校的派遣當一名老師,敢闖的她拿著東借西湊的2000元錢辦起了輔導班。一間租屋,幾張桌子,陳娟身兼舞蹈、美術老師,就是新星的雛形。

在探索中前進,新星隨著多年的經驗積累,管理逐步規範,師資力量愈加強大。當年的出租屋已經變成一所學校,課程也擴展為舞蹈、美術、語言、藝術表演等專業。

“花100元印傳單,招來400名學生,那個年代一去不複返了。”回憶10年前的行業情況,陳娟說,當時鄭州藝術培訓從業者很少,機遇大。現在鄭州藝術行業者很多,競爭激烈,市場不規範。

辦學校如做企業,需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下,陳娟深諳一個道理:“變是不變的唯一法則”,即是創新。她給自己一種使命,在服務、管理上進行創新,做好藝術教育的專業平台。

“新星最大的亮點,是為孩子提供優秀的演出平台,讓孩子完美綻放自己。”陳娟說。

搭建專業平台就要做好創新服務。新星每年舉辦大型文藝彙演。在鄭州國際藝術中心舉行大型文藝彙演、“六一”晚會、少兒春晚及大型室外寫生繪畫等活動。除此之外,還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全國美術、舞蹈大賽,並擔任比賽評委會成員。參演學生曾多次受到教育部、文化部最高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新星學生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演出,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在幫助孩子在藝術殿堂實現夢想時,陳娟主張學校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從小培養學員的獨立生活能力。為此,新星每年都組織學員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廣交朋友。先後走遍櫻桃園、太行山、山西平遙、喬家大院、北京、香港等地進行交流演出活動。

雖然培養對象是學生,但是,新星已經將學生的課堂向家長開放。“我們會定期請教授來學校為家長講心靈成長課程,舉辦國學講座等,為家長帶來增值服務。”這也是陳娟對創新服務的注解。

在鄭州藝術教育行業,規模較大的還有群藝館和青少年文化宮。由於體製因素,兩者享有相關政策的福利。麵對市場的新星注重練內功。

打造精英團隊是新星的“軟實力”。陳娟懂得“老師—學生—家長—學校”之間的邏輯,她認為老師就是學校的“核心產品”,專業的老師才帶出優秀的學生,學生反饋給家長,家長口碑相傳,學校品牌才得以傳播。

“我們聘請的老師都有童子功基礎,具有10多年的專業技能經驗。”她介紹,新星的教師必須是本科以上學曆,進行全國專業化的師資認證培訓,分階段分專業立課題,老師要在課程上創新,哪怕是一個小遊戲。

由於“變”的理念,新星的環境在變,學生人數也在變。現在,學生人數已達2000人,教學規模在鄭州位居前列。

領導者文化也即是校園文化,談到個人品格和新星文化的共同點時,陳娟脫口而出:真善美。我要求老師做到真善美,每個老師都是撒播真善美的天使,讓學生在真善美的環境中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