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也就是之後的秦始皇)剛剛登基的時候,秦國與其他六國彼此對峙,互相都有吞並的意圖。不過此時的秦國,軍勢強盛,遠遠超過了其他的六國。如果六國能夠建立統一戰線,共同對付秦國的話,秦國還是比較危險的。令人扼腕的是,六國雖然加起來比較強大,但是絕大部分國家都是目光短淺,隻管自己國家的安危,從來不顧其他的國家,秦國就有了將六國各個擊破的機會。
但是之前,六國還是曾經聯合起來跟秦國鬥爭過的。秦始皇六年,趙、楚、魏、燕、韓五個國家聯合起來攻打秦國。五國把楚王推薦為首領,帶兵進攻秦國。雙方在函穀關交戰,因為實力接近,所以雙方一直都處在對峙的階段。後來,秦國用了一個計策打敗了五國聯盟。秦國找人製造謠言,說秦國現在與韓國和趙國兩個國家已經握手言和了,如果韓國和趙國退兵了,秦國立刻領兵攻打魏國。五個國家雖然是同盟,但是還是各懷著自己的心思在打仗,所以製造的謠言對同盟的五國很有效,立刻讓五國的軍隊人心惶惶,相互猜疑,結果秦國還沒有攻過來,同盟之間就四分五裂,士氣銳減,後來被秦國打得很慘。
五國同盟中的楚國因為戰敗,後來為了躲避秦國的進攻,將都城遷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自從五大同盟國戰敗之後,秦國頻繁進攻魏國,魏國實力本來就不是很強,所以時刻都麵臨著被吞並的危險。不過後來秦國國內出現了一些糾紛,不久就退兵了,這才讓魏國得以保全。
秦國內部產生紛亂之後,嬴政將之前一直擔任宰相一職的呂不韋罷免,開始實行獨裁專製,一手掌控著秦國的大權。嬴政在廷尉李斯的殷勤輔佐之下,野心勃勃,他們無時不刻地都在籌劃著消滅六國的陰謀。
一天,嬴政心中盤算著吞並六國的計劃,想早日實現自己一統天下的夢想,於是就把李斯傳進來,問他:“之前你總是說你有能夠統一江山的好計策,到底是什麼樣的計策,你可以講一講。”
李斯早就盼望著有一天秦王能夠問自己關於統一天下的問題,現在機會來了,他早就準備好了。他近前一步說道:“依臣下來看,大王您如果想吞並這六個國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必須要用十分巧妙的計謀,甚至可以不動一兵一卒戰勝他們。依我看來,此時咱們和六國對峙,最擔心的就是他們的互相協作和支持;假如能夠將六國彼此孤立並且將他們分裂,甚至互相爭鬥,這樣我們就能夠將他們各個擊破。六國如果能夠逐漸衰敗並且滅亡,那麼秦王您一統天下的夢想不就如探囊取物嗎?”
“你說得很對啊,我很讚同你這個計劃!”嬴政很欣慰地點頭表示同意,但是他還是擔心這個計劃該如何去實施才最為穩妥。
李斯當然想好了怎麼去回答這個問題,他近一步說道:“在臣看來,如果想要破壞六國之間的關係,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彼此失去信心,繼而相互猜忌,甚至大動幹戈。臣下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麵入手。第一是遊說,可以選拔一些能言善辯的說客前往六國,遊說他們的君主,從思想上讓他們覺得聯合起來對抗我們秦國,隻會招致自身滅亡,隻要能夠與我們秦國講和,臣服於我們,才能平安無事;第二是離間,我們可以收買六國那些掌權的王公貴族,讓他們私下進行出賣和破壞國家的活動,他們當中如果有反抗的,那就派人將他們偷偷殺掉,之後可以將殺大臣的罪名推到這國君主的身上,讓國家君臣之間相互猜忌,相互質疑,這樣國家很快可以垮掉,那麼擊敗這個國家也就很簡單了。如此每個國家都是這樣的話,一統江山的夢想就指日可待了。”
嬴政聽完李斯的計策之後,覺得他說的辦法巧妙至極,他誇讚了李斯一番,同時問他:“那你覺得,咱們這種計謀該從哪一個國家開始好呢?”
李斯考慮了一下,說道:“我們可以先對趙國下手,因為趙國的君主趙遷是新立的。由於趙悼襄王十分寵愛趙遷的母親,於是廢掉了嫡長子,改立他為太子,他才能坐上現在這個王位。臣聽說他的德行不是很好,而且一直驕奢淫逸。依臣之見,這個新君主一定可以利用色誘的計策去對付。我們可以派人去給這個新君主一些美女,本來就不太善於管理國家的他,以後一定會將整個朝廷都荒廢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