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你這麼想的話,那可基本就是大錯特錯了。要知道,雖然這宇英隻有二十歲出頭,但是南天國高層中還有兩個二十歲出頭的,這兩個人便是行政司司長泰然和行動指揮司司長銘睿。這兩個人,也都是二十出頭,但是來頭很大,這來頭之所以說很大呢,就是因為這泰然和銘睿,都是跟這當朝的三軍丞相宇英,出身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這兩個人也都是這元命一椿的得意門生。這兩個人之前就一直都在政界工作。但是相比宇英,還是宇英的工作能力比他倆要強,所以說本著這擇優錄用的原則,所以元命一椿的提拔對象就率先考慮到了宇英,而不是這泰然和銘睿了。但是宇英上位之後,考慮到這泰然和銘睿也都是人才,要是不用實在是可惜了。因此權衡利弊之後,這元命一椿還是定下來了,隨之也就把這兩個人也提拔到了南天國高層。
我們之前提到過,這泰然被提拔上來之後,任命為這行政司司長,而這銘睿了呢,則被任命為這行動指揮司司長了,這兩個機構啊,也就是這兩個司,可都是南天國舉足輕重的政治機會,真有很大的政治權利。
至於這個“某某司”,司這個機構,我們之所以說這個機構是位高權重,其實就是因為這“司”這個機構,是直屬於南天國皇室的,從南天國皇室直屬,然後再下設六司,這六司分別是行政司,議政司,行動指揮司,應急司,後勤司以及國家建設司。說實話,還是有點像那古代的六部的。所以說這六司的運轉,其實也就是南天國政治運作的過程,從而也就是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個國家機器的運轉。這個政治運作的過程呢,一般就是從這議政院開始的,先是由議政院會先作出決定,隨後呢,這施政院啊,會進行複核,複核隻要一旦能夠通過,就是可以執行了。因此這執行呢,就會交給六司去辦。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整個的政治流程,實際上這流程並不是一個從上而下的過程,而是一個橫向傳遞的過程,所以實際上,這六司和施政院以及議政院的地位都是平起平坐的,並沒有什麼高低之分,所以說這六司和這議政院以及施政院的地位都是一樣的,因此也就可以說明或這六司的地位也是相當之高的。
但是這六司的職能不同,因此權勢側重點也就不同,或者說,這權勢的分配比重就不同了,有幾個“司”,其實是沒有什麼實權的,但是有幾個司,那可是真的舉足輕重,全國上下都要讓他們三分的。相比之下,應急司,國家建設司這些呢,就是屬於我說的前者了,也就是基本沒有什麼實權的了。因為這幾個“司”,說真的,這些平日裏基本是沒什麼事情,所以就顯得話語權有些不足,或者說是顯得有點無事可做,因此也就沒有什麼實權了。這兩個司的司長也基本就是那些混吃等死的老臣來擔任。所以說這兩個司,就是沒有幾乎什麼實權的。所以是很“尷尬”的兩個“司”。
但是既然有沒有實權的,那就一定得有有實權的啊。所以說啊,這行政司和行動指揮司就不一樣了,這兩個司可是重權在握,這可是很有地位的。並且啊,這行政司,還是有著否決權的,哪怕是議政院通過,施政院複核的決議,並不是說就是萬無一失了,隻要行政司看著不對勁,是完全可以否決的。這麼一來,這項決議,也就最終無法去實施了。要知道,這行政司不僅僅是有否決權,更是負責行政啊。自己都沒答應的事,怎麼可能還會去執行?
而行動指揮司呢,相比這行政司,這行動指揮司其實是稍微有些權利傾斜不夠的。這行動指揮司雖然沒有那行政司那麼大的權力,但是呢,這行動指揮司,可是有著行動的指揮大權的,要知道,這南天國啊,平日裏帶領南天國的軍隊作戰的,包括這禦天都的禁軍,以及遠征軍,一般都是將軍級別的人物,但是恰巧,這些將軍呢,很多就是出身於行動指揮司。所以這麼一來就很明確了,這行動指揮司,就是坐鎮指揮的,並且這行動指揮司可是出了大量的握有軍權的將軍的。因此很多重大行動,其實都是由這行動指揮司來指揮的,所以說,這行動指揮司,雖然在權力的比重上,確實是不如這行政司,但是差距也並沒有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