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端上菜的跑堂的,仿佛在進行某種神聖的儀式一樣,緩緩的把盤子上的蓋子掀了起來,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就浮現在眾人的眼前。遠遠看去,整整三七二十一道菜,似乎來自*的美味精髓都來到這一桌上了,挑動著眾人的味蕾,挑動著每一根的味覺神經。這菜,有雞鴨,有魚肉,有蔬菜,有水果,整整齊齊擺在桌上,一件件都是渾然天成。陣陣夾雜著各地風味的香氣撲鼻而來,他們彙聚了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仿佛是天神給凡人賞賜的禮物一般。
這四方桌上,鋪著雪白的桌布,一共三七二十一道菜,共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熱菜,熱氣騰騰,另一部分是涼菜,冷若冰霜。隨隻有冷熱之分,但如果再加上每一道菜的顏色,恰好就如同一道七彩斑斕的彩虹。
如果想要找到一個詞語,來描寫這場麵的話,我想一定是滿漢全席。雖然無法細細指出這人間的滿漢全席是哪些菜品,也或許天界的佳肴與人界之珍饈互不相幹,但用滿漢全席來形容這桌佳肴,也算是恰當。
滿漢全席據記載,起源於清代,滿漢的意思,就是滿族和漢族,所以滿漢全席,是彙聚了滿族和漢族的佳肴指之精華,彙聚而成的大宴。
再查滿漢全席細細的起源的話,應該是起源於江南。根據,《揚州畫舫路》的記載,這滿漢全席,應該是江南的地方官,為了犒勞到江南巡視的朝官而設下的,這些朝官品嚐後仍念念不忘,回朝後便告知了皇上,皇上也頗為驚喜,下令去江南取經。從此,滿漢全席,便進入了宮廷。
這滿漢全席,也是十分注重規矩,在入席,席中,退席,都很有講究。
比如說這入席時,就要先供起高香祭拜,然後茶水和碟盤,才能端上餐桌。等待眾人都入席後,開始準備上菜,上菜的順序也很有講究,要先上冷菜,然後再上炒菜、熱菜,最後才可以上甜品。
根據不可靠記載,整個滿漢全席,保守估計也有一百九十六道菜品,點心茶水,加起來也有一百四十八品,實在是氣勢十足。
同時,因為宴席舉辦目的的不同,就分為多種形式的宴會。比如一個很重要的宴席,就是滿族人舉辦的親藩宴,這種宴席,一般是去清朝皇帝為了招待與清朝皇室聯姻的蒙古貴族而開設的宴會,一般設宴處在清宮的核心-天正大光明殿,由滿族一二品大臣陪酒,規格十分之高。曆代皇帝都很重視這種形式的宴會,每年都會舉行,而受到邀請的蒙古貴族,也十分重視這宴會,把這宴會看得比自己國家的任何宴會都要重要。也對宴會後大清國皇帝賞賜的寶物十分之珍惜。
群臣宴,這種宴會也多舉辦,主要目的是宴請群臣,皇帝也借此來籠絡群臣,保持群臣對自己的忠心耿耿,也是維持王朝統治長治久安的一大方法。
再回到這飯桌上,隻見封雲修眾人剛要開口吃,就見一天界人走上舞台,向大家說道“歡迎大家的到來,現在有請我們天仙居的特約歌姬,睢淩小姐,為大家獻唱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