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平輪牽出的兩岸往事(3)(1 / 1)

太平輪牽出的兩岸往事(3)

2014太平輪,夢碎1949

3到不了的彼岸

一些人一輩子再也沒踏上過彼岸

“媽媽這一輩子再也沒回過大陸。”1948年,張典婉的媽媽司馬秀媛,上海糖商家的大小姐乘著太平輪到了台灣,沒想到這一去便當了半輩子的“外省人”。“那時候,要上船了,我拎了一個隨身箱,抱兩條狗,我喜歡狗,不能把它丟下海呀!”在張典婉的童年記憶裏,母親總是說著與太平輪有關的故事:“太平輪沉了!還好我沒坐那班船,我才能坐在這裏!” 張典婉叫那兩隻隨母親一起從上海逃到台灣的狗“太平狗”,對於張典婉來說,這兩隻狗,讓她理解了母親那次驚心動魄的逃難是真實的。

上世紀80年代,兩岸開始開放探親時,母親曾經拿出發黃的地契及上海的地址對張典婉說:“有空去跑跑吧。”當張典婉到了母親時常念叨的過往住處時,那棟小洋樓已經成了公家財產,而舅舅則在“文化大革命”時被烙上“漢奸”的印記,在牢中上吊自殺。

“從此母親再也沒有提過要回去看看,怕難過,她從來沒有忘記上海舊事,卻最終沒有回去看上海一眼。”張典婉說,後來母親就將身份證從原籍江蘇鎮江,改為台灣苗栗:“我住台灣時間比上海久,我不是大陸人了!”她用客家話說“涯係客家人”。

當年乘坐過太平輪的乘客有3萬多人,有些人留在了大陸,有些人留在了台灣,但其中有許多人像司馬秀媛一樣再也沒有踏上過夢想中的彼岸。今年已經90歲的葉倫明老人是張典婉找到的第一個太平輪事件生還者。“當時葉老一個在海外讀書的後輩寫信到報社聯係我。”最終,張典婉在香港一座地鐵站的自動取款機旁見到了他。

1949年那次海難,葉倫明幸運地被澳大利亞軍艦救起,回到了上海,但從此與妻子兩岸相隔。由於對船行遠方感到恐懼,葉倫明隻能寫信給在台北的妻子,可是所有信件卻被原封退回。不久兩岸局勢封鎖,他失去了與兄弟、妻子的所有聯係。再一次得到台灣來的消息,已是上世紀80年代,葉倫明到香港,與台灣的兄弟通信才知道妻子早已改嫁他人,有了小孩。“幾次試著請他談他的妻子與婚姻,他都低頭不語,後來幹脆否認結過婚。”張典婉說,這段過往成為葉倫明最不願提及的痛處。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的《鄉愁》裏這樣寫著。對於親曆過1949年那一場大遷徙的人來說,鄉愁是他們夢想中的彼岸,盡管他們可能從此都未能踏上那方土地。

“無關政治,有關情懷。”一位讀者在讀完《太平輪1949》後這樣寫道。對於張典婉來說,這是有關庶民的記憶和故事,她在這本書的開頭寫道:“兩岸曾經對立六十年的政治標語、口號退場……所有的幽怨,化為沉香,期待著下一輪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