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並不準確,或者應該稱他們為難民更合適,他們的衣服雖然又髒又破,明顯是穿了不短的時間了,而且沒洗,不過衣服的破洞裏,裸露的身體卻是幹淨的,他們的目光中有憂愁,有焦急,有不滿,可沒有乞丐的空洞和死寂,所以他們是難民,而且他們是沒錢,在城中也沒有親戚的難民,有錢的都住在了客棧裏,有親戚的,早已去投靠,隻有他們流落街頭。
他們雖然不是乞丐,但如果無法回到家鄉又長時間得不到安置,那麼他們離乞丐也不遠了。
在進入這座城市之前,和尚們走了幾天山路,他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和尚隻要知道有災害降臨就夠了,他們要做的就是賑災,既然難民都出來了,也難怪糧食漲價,糙米的價錢比以前精米的價錢都高。
大和尚取下裝滿饅頭的筐子,沿街分發,包括那些乞丐,按照大人兩個小孩一個來發放,小小和美婦人也在幫忙,小和尚看了看糧車,沒有上前。
人不多,在看到大和尚分饅頭的時候,人群自發地聚集,將他們團團圍住,他們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這,饅頭也不多,三個人分,很快就分完了,而且剛好,一個不剩,也一個不少,每個人都拿到了饅頭,分完饅頭四個人又聚集在一起,準備出城。
小小看了看那些人手裏的饅頭,又看看糧車,不明白為什麼買了糧食還要買饅頭,小小瞅了瞅前麵麵容嚴肅的爹,還是決定先問問小和尚,如果小和尚知道最好。
“這些人隻是不知道用什麼辦法混進城的難民,而城外還有更多不能進來的,這些米是給城外的人熬粥的。”
“為什麼不直接給錢呢?”
“其實對於難民來說給錢和給饅頭是無所謂的,他們可以拿錢買饅頭,不過對於那些乞丐就不同了,即使他們有錢也沒有多少人願意賣東西給他們,對他們來說給饅頭是最好的,既然給了他們饅頭,自然也不好給那些難民錢財。”
“哦!”
小小用力點了點頭表示自己聽懂了,不管這是不是真的,然後小和尚又小聲說了一句,一句雖然隱晦但小小一定可以聽懂的話。
“其實一個饅頭隻要一文錢,三四個饅頭隻要三四文錢,一個小孩就能輕鬆地把四文錢緊緊地攥在手裏,而四個饅頭卻需要大人兩隻手才能抓住,這樣才能顯得我們給的多。”
雖然是做善事,但每人一枚銅錢也是挺丟人的,小小聽明白了小和尚的意思,然後突然覺得有些羞愧,如果自己能有更多的錢就能買更多的饅頭,錢袋裏的錢已經不多了,撇過頭不去看那些難民感激的目光,幾個呼吸之前還是那麼享受的難民們感激的目光,幾個呼吸後卻變成烈火在炙烤著自己的後背,如芒在背,小小覺得自己終於理解了這四個字所想要表達的感覺。
看著小小難過的模樣,小和尚走到小小的背後默默地誦經,這個時候他不知道該怎麼做,也隻能這樣想當然的做,他想當然的以為自己站在小小身後就能阻擋那些炙熱的目光。
大和尚和美婦人看著小小也有些心疼,不過他們也什麼都沒做,人總是要成長。
大和尚帶頭向城門走去,美婦人跟在後麵,看不見難民的小小又恢複了那種沒心沒肺的狀態,依舊坐在小車上由小和尚推著,時不時地給和尚擦擦汗。
城門口多了許多軍士,進城和出城都困難了許多,輪到和尚的時候已經等了好久,看著城外的難民,小小的心情又不好了。
城外大多數難民的目光都投了過來,準確的說是看向了小和尚,看向那些沉重的袋子,小和尚推著車走在最後,又一次體會到如芒在背,小和尚毫不懷疑,如果遲幾天他們再推著車走在沒人的地方,那些袋子會被搶得一個不剩,和尚的東西?隻要能填飽肚子,玉帝在這他們也敢動手,小和尚修的是佛,佛引人向善,但也不憚於揣測人的惡意,如果人人向善,要佛作甚?
不過幸好這裏的人還能吃飽肚子。
大和尚尋了一個軍士,在他的帶領下,他們找到了施粥的地方,大和尚留下一半的糧食以作施粥之用,然後帶著另一半糧食趁著施粥的時候離開了。
“為什麼不把糧食都留下啊?”
“因為我們不確定下一個城市能不能進去,這是為下一個城市的人準備的。”
美婦人解釋道,但小小還是很疑惑,他們總共就這麼多糧食,分給一百人吃兩天和分給兩百人吃一天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