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是春秋與戰國兩個時期的合稱,先說說春秋。
按照一般劃分法,春秋時期始於公元前770年,止於公元前476年,這是我國奴隸製向封建製轉變時期,也是我國曆史上社會經濟和文化開始大發展的時期。由於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大國爭霸的局麵,出現了“春秋五霸”,還出現了像管仲、孫武這樣一些著名的曆史人物,也出現了越王勾踐這樣“臥薪嚐膽”、發憤圖強、艱苦奮鬥的諸侯國王。同時,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墨家學派創始人墨翟,也是在春秋末期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產生的。
戰國時期始於公元前475年,止於公元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始。戰國初期,許多原來的諸侯國開始兼並,形成了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大國“稱雄”的局麵,於是開始了戰國時期劇烈的統一戰爭。
在這時期,湧現出一大批有名的曆史人物,有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技術發明家和文學家。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代。
戰國時期,隨著農業生產進一步的發展,在全國各地區,興修水利,便於灌溉,不僅修築堤防,開鑿運河,而且還興修了像都江堰、鄭國渠這樣的水利工程。
由於和自然界作長期鬥爭的經驗積累,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需要,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如天文曆法、醫學等,都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出現了像扁鵲、魯班這樣的科技人才,為後代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