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薛家蹊蹺事(1 / 2)

三人一聽:“我的親大爺,您真是火眼金睛呐。啥都不說了,我們仨小輩兒敬您!”

春大伯得意地笑著,“別看幾人平時吊兒郎當的,關鍵時刻還能想著村裏的鄉親們,挺難得。”

“本來就喝暈了,讓您老這一誇,我們就更找不著北了。”

張麻子正好回來了,接話茬說:“咱找不到北倒不要緊,把式能找到就成。來,咱接著幹。”

…………

等酒足飯飽從鎮上回來,太陽早偏西了。想到兩天沒回家照個麵兒了,朱嘉貴頭重腳輕地正要進自家大門。一抬頭,卻發現張大姑獨自踟躕著朝這邊走,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喲,這不張大姑嗎,您這是要上哪兒啊?”

“是老四啊,我這兒正要去趟聞家。猶豫半晌了,也不知該不該去,總覺著哪兒不大對勁兒。”她搖著頭說。

朱嘉貴聽了心裏一驚,最近光忙著強牛蓋房娶親的事了,青兒這邊都沒顧得關心。也不知她最近可好,正好借機和張大姑打探一下。於是他親熱地招呼道:

“這都到咱家門口了,您先進來坐坐喝口水,回頭再去聞家也不遲。”說完挽著張大姑的胳膊就往門裏讓。

“嗬嗬,我侄子見了麵,永遠這麼熱乎人。”張大姑順水推舟,就進了朱家門。

楊氏一看老兒子挽著張大姑進門,也是親熱地迎出來了。

“呀,大妹子來了,真是稀客啊。怎麼和老四碰上了?”

“嗨,我這兒正說要去趟少奶奶家,可巧就碰上我侄子了。”

楊氏一愣:“少奶奶?”

“說青兒呢,我大姑在她們家是大廚。”嘉貴解釋。

楊氏恍然大悟,瞧瞧兒子,心裏暗笑:難怪臭小子這麼熱乎呢,原來是因為和青兒有瓜葛。是不是和她沾邊兒的,都早就打探得一清二楚了?

果然,沒等張大姑坐穩,嘉貴一邊沏茶倒水,一邊就打聽上了:“青兒妹子最近可好?”

“唉,就那樣吧。少爺的病沒起色,還能好到哪兒去啊。”

“怎麼,她男人有病?”楊氏很驚詫。

“嗯,雖然要不了命,但是比要命還折騰人。”

“您剛才說什麼事不大對勁兒啊?”嘉貴急於想一探究竟。

張大姑尋思著說:“你說這事怪不怪,這前腳賈夫人和兒子娘兒倆,勞師動眾地剛回遵化娘家探親。這後腳老爺就給留在家裏的下人全放假了。隻讓我負責一日三餐。合著諾大的薛家就剩老爺和少奶奶翁媳二人了!”

朱嘉貴聽到這兒,頭皮直發麻。心想:這是要鬧哪樣兒啊?難道姓薛的老東西對青兒有什麼非分之想?他急切地追問:“青兒為什麼不跟薛耀祖一塊兒去遵化?不去也罷,為什麼不回娘家小住幾天呢?”

楊氏也是暗暗吃驚,等著張大姑繼續說下去。

“夫人好像一直說路途遠,車馬勞頓的,怕少奶奶吃不消。所以,就沒讓她去。”

真扯淡!一老婆子都能忍受,青兒年輕力壯難道還沒她能扛?分明就是借口!朱嘉貴心裏罵著,表麵上還是一副閑扯的淡定,“青兒妹子也是,趁著清閑還不回娘家完了。”

“倒也是,這些日子老爺一直身體不好。加上春季天兒忽冷忽熱的,頭兩天又著了涼,燒了幾天。夫人臨走一直不放心,叮囑少奶奶多照顧照顧他。”

“哦,那看來你們少奶奶挺賢惠挺孝順呐。那怎麼又給下人放假了?就因為少奶奶太能幹。”嘉貴話中夾槍帶棒地譏諷道。

“是啊,管家傳老爺的話,說是夫人少爺都走了,家裏閑事少了。大家正好可以借機會歇兩天。倒真是輕鬆,藥也不用熬了。我這不正好要回娘家看看,早早給他們預備了晚飯,就告個假出來了。這路上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