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旅遊行知資中縣城北門外,門票5元縣城中心的清代條街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9年),現為美食街。
重龍山與聖靈山資中城邊的重龍山為巴蜀名山,“重龍晴嵐”為資中八景之。山上古木參天,建有明代的“西蜀名刹”永慶寺等廟宇及隋、唐摩崖造像1648尊,多保存完好,曆來高僧輩出、香火鼎盛。永慶寺1700多件藏品中包括蘇東坡、黃庭堅、袁枚、曾國藩、張大千的作品。重龍閣的頂層是賞資陽市景的最佳地。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聖靈山省級地質公園,由大溶洞、天坑、恐龍足跡和聖靈寺組成。大溶洞全長138公裏,深入地下296米,內分4層,有6條大支洞、1條暗河,曲折環繞、洞中套洞、撲朔迷離,現已開放5公裏,設有鯰魚化石博物館。距大溶洞2公裏的碾盤山上,有組奇特的恐龍腳印遺跡,其主人是侏羅含己的真雷龍。
“川酒雲煙”,這句話四川人最津津樂道。川酒曆史悠久、地域特點明顯、釀酒技藝世代相傳並創新發展,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在中國十大名酒中,四沾了四席,其中有三席產於瀘、宜。令人稱奇的是,兩座酒城直線距離僅71:千公裏,“雙孑酒城”名副其實瀘州,古稱“江陽”,位於長江和沱江交彙處,自西漢置郡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憑兩江舟楫之利,曆史上瀘州自然形成川、滇、黔、渝接合部的物資集散地和川南經濟文化中心,至今仍是四川出海通道和重要港口。
瀘州因酒而聞名,瀘州老窖和郎酒均出自這裏。釀酒的曆史可追溯到秦漢,宋代達到鼎盛,成為全國商稅最高的26個城市之,黃庭堅讚譽“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明代,釀酒技術飛躍發展,“江陽酒熟花似錦,別後何人共醉狂”,瀘州大曲問世。1915年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瀘州老窖曲酒榮獲金質獎,稱譽世界。後來曆屆評酒會上,瀘州老害都獲金獎。
瀘州酒香景美,這裏發育種環狀陡崖丹霞地貌,當地人稱為鍋圈岩或紅圈子,其形狀特殊、雄偉壯觀,四周峰叢擁峙、飛瀑高懸,很有觀賞價值。綿延5公裏的5萬餘株桂圓林與古藺黃荊原始森林別具風情。瀘州的石刻文化、納溪紅色文化也有諸多看點。市區以江陽路為主幹道,三麵環水的江陽區為老城中心,報恩塔附近最為繁華,鍾鼓樓廣場為主要商業步行街。深秋,瀘'、、主城區步行街和江邊的銀杏樹葉通體金黃,美不勝收。
避難處,寺右側在1921年建有“陳園南臨長江,北瀕沱江,猶如巨龍穿透兩江,故得名,是古代陸路入瀘州的必經之路。古關隘始建於蜀漢,為土築城牆,明代再建,全長35公裏。現存古關為清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現存城牆06米。由3個烽火台和大、小關門組成,大關門即今龍透關處,小關門在市中區南城鄉政府處。926年12月瀘州起義發生於此。
瀘州國寶窖池被譽為“中國第窖”,在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4口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的老窖窖池破天荒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我國首次把古老的釀酒發酵地作為國家級文物進行保護。鑒定書寫道:“瀘州老窖特曲(大曲)老窖池,是我國保存最好、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酒窖池。其生產仍保持了傳統工藝、以糧糟伴曲在該窖池發酵烤出的酒,酒質特好,成為中國濃香型大曲酒的發源地,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曆史價值。”鷙鴦窖池內的糟泥經數百年發酵,已產生數幹種有益微生物。單聞泥香,已讓人飄飄欲醉。
張壩桂圓林與黃荊老林長江東岸生長著15萬株百年桂圓樹和2000多株荔技樹,加上楠木、柑橘等樹種共53萬株,綿延5公裏,素有“瀘州綠色客廳”之譽,是中國最大的桂圓林種植基因庫,最老的桂圓“樹王”已有300餘年。白露期間桂圓成熟,可以親手采摘。桂圓林的盡頭,是中國唯的淡水桃花水母湖,舂季這種15億年前的海洋生物聚集湖中。長江枯水季節,林邊會形成個千畝沙石灘,這裏長江奇石種類繁多,造型各異,價值極大,是中國奇石、雅石的發掘地。張壩景區新增了濕地、景觀橋和亭台樓榭,建成18公裏步遊道,打造了張氏袓宅、桂香廣場、長江文化展示區等。
古藺縣北部的黃荊老林是地球北緯28°線上唯保持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區,其麵積433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96以上,典型的峽穀丹霞地貌區,境內山深林茂、瀑布飛瀉、丹霞絕壁、古樹參天,景色萬千。其門戶普照山海拔1700多米,“環岩絕情穀”及由大小7個湖泊組成的紅龍湖有如仙境,八節洞瀑布群更是景區的點睛之筆,黃荊老林由四大峰七大嶺三十八溪組成,林區有燕子岩等諸多景點。
瀘縣石刻瀘州石刻文物豐富,以瀘縣最為集中,已發現墓葬畫像、摩崖題記及造像、碑刻、石雕、牌坊、石橋等不同種類。涵蓋漢、宋及明清,有鏤空、深淺浮雕、剔地等石刻技法。此外,這裏有中國最密集的宋代石室墓群,出土大量石刻造像。有人開玩笑說,整個瀘縣就建在個規模巨大的宋墓博物館上。
141座龍橋隱藏在瀘縣的田疇間,堪稱中國古橋建築大奇觀。龍橋從明初延續到清末,多建在古驛道上,基本呈3裏1座分布。最長的石鴨灘龍橋長約百米,最短的龍橋僅1米上下;最多的雕龍6條,最少的僅雕1條,絕大多數刻有2條。以明洪武年間的龍腦橋保護最為完好,全長54米,寬約2米,中間8座橋墩上,4條巨龍雕刻於中央,兩邊分別是青獅、白象,兩頭各蹲踞隻麒麟,4種瑞獸罕玉蟾山是川南佛教名山,因山形狀似蟾蜍而得名。距縣城僅1公裏,山上古建築已有千年,圓通寺初建於晚唐景福二年(893年),先後更名為玉蟾寺、天星閣、圓通寺,以木雕和石刻著稱。宋代書法家黃庭堅醉留“玉蟾”,金鼇峰岩壁上,鑿有400餘尊明代佛像觀音造像各自不同,為川南石刻精華。門票8元。
旅遊須知成都到瀘縣247公裏,全程高速路,荷花池車站有班車。龍腦橋位於縣城以北的大田鄉境,距瀘隆公路15公裏,最好租車前往。玉蟾山位於縣城附近,徒步可遊。縣城可住荔城、海龍、逸家、玉蟾、玉豐等賓館特產風雪林黃粑等謂佛寶古鎮被稱為“中國山地建築精華;凝固的空間交響樂;四川省最美麗的古鎮”。佛寶古鎮始建於元末明初。群峰環拱、依山傍水、河溪交彙,因以廟興鎮,故名佛寶。回龍街是全鎮現存最完整的條古街,有九龍巷、劉家巷、包青巷、柴市巷、雞市巷這5條巷道,回龍橋、三宮八廟、惜字亭等分散其中。“三宮八廟”等25處代表性古建築多係乾隆至光緒年間修複。古鎮適宜攝影,鎮外三麵高坡,均可拍攝全貌,舂天油菜花開時最美。逢三、六、九趕場。佛寶古鎮也是佛寶森林公園的門戶,景區以丹霞地貌和瀑布為特色,分為自懷、天堂壩、玉蘭山3個部分,大漕河、小清河流過其間,以玉蘭山最近。
合江縣東南42公裏的大槽河畔,東麵與重慶市江津區相鄰。成都新南門車站、重慶汽車站每早各有班直達車。也可從瀘州小市車站或沱江車站乘車或從合江縣城轉車至佛寶,門票12元。古鎮的賓館、招待所分布在新街和公路橋的另頭,也可住縣城餐飲以清水筍尖、玉蘭片、竹簧等山珍為特色。
堯壩古鎮合江縣境內最早的古寨之,獲評“中國曆史文化名街”及四川十大最美村落。古鎮東距縣城27公裏,西距瀘州市55公裏,南距貴州赤水市僅20多公裏,曾是川黔茶鹽古道上的重要騷站,有“川齡走廊”之稱。現存千米青石板古街道呈“”形布局,有明清木質民居群和明代古廟東嶽寺、清代建築大鴻米店、清代進士牌坊、神仙古洞、堯王古墓等古建築,以及散落於長街的各種茶館、酒肆、染房、客錢等,古樸依然,有“古民居活化石”之美譽。
堯壩古瑱的傳統刹頭匠方山風景區瀘州方山,蜀中名山,海拔649米,漢代即有“漢皋”(漢之水邊高地)的殊榮,唐代有“小終南山”之稱,清代又多了“小峨眉”的美譽。更因其兀立長江之畔,終年雲煙繚繞,於是得雅號“雲峰”。方山是丹霞經典,由中生代紅色砂岩組成,色若渥丹,燦若明霞。最高點薄刀嶺,似刀削斧劈,山峰狀如菜刀,是觀雲海最佳地點。四周有99丹霞峰叢簇擁,更具威嚴。方山上臨濟正宗的雲峰寺由老雲峰、中雲峰、新雲峰和寶峰寺組成,是蜀南黔北最大的佛教叢林,以中雲峰的黑臉觀音盛名最旺,農曆二月十九香火最盛。
納溪區境內,離瀘州市區6公裏、南城車站有直達車。門票20元可在景區的農家樂或返瀘州入住。
敘永丹山有“川南小峨眉”的雅稱,以雄偉的丹霞地貌為主,集自然風光、人文曆史、宗教文化、摩崖石刻、民族風情等於身。主峰紫霞峰,海拔1619米,頂緩如桌,絕壁幹刃,山石呈朱紅色,故稱丹山,能欣賞到雲海等風光。山上的玉皇觀等道觀始建於宋代,建築宏大,享譽西南。另有川南古代民族圖騰遺跡、幹年貢茶文化、鄉村酒店群、合樂原生態苗寨等景觀。
“萬裏長江第城”宜賓,別稱“讚道、戎州、敘州城”。金沙江、岷江在此彙流後始稱“長江”。宜賓是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近2200年的建城史,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和長江上遊開發最早的地區之,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之譽。 ’宜賓擁有世界級的風景名勝區,是四川4條旅遊精品線路之。這裏,以山為骨骼,層巒疊嶂,連綿逶迤,接遠古,通九天;這裏,以岩溶、丹霞為血肉,萬塔壁立,溶洞深幽,蘊自然之神工,納天地之奇巧;這裏,以竹為肌膚,綠波翻卷,雲蒸霞蔚,展清淑之氣、柔美之質,青綠翠蔓欖石林;這裏,是詩人李白頓足銘詩之所,是紅軍走過的地方;這裏,是苗家兒女繁衍生息的樂
舉世聞名的五糧液,即產於此,使宜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酒都”,以至城市街道和建築物的名稱許多都帶有酒文化的特色,空氣中似乎也彌漫著酒香。以大觀樓為老城的中心,503米高的翠屏山頂即可俯瞰全城,著名的“敘府三塔”覽無餘,山上獨有道教的哪吒行宮。長江大橋連接著江北老城區和南岸的新區,道教名山真武山今已成為宜賓博物館址。翠屏區北部的觀鬥山則建有四川首個國家農業公園。城區南部的七星山成為宜賓的城市森林公園。屏山的老君山海拔2008米,為川南第高峰。
1成都至宜賓約280公裏。宜賓機場有航班可達昆明、廣州、上海、拉薩、杭州和北京。宜賓火車站在翠屏區西郊,從成都火車北站乘火車到宜賓約6小時。成都五桂橋車站乘班車,45小時可達。宜賓有客輪直達沿江的李莊。長途班車均在高速客運站發車,南岸汽車站發往周邊地區。有敘府賓館、酒都飯店、華榮酒店、遠能大敗店、軍分區招待所等可選擇。宜賓燃麵、敘府糟蛋、純雞麵、全竹宴、雙合千張、野生河鮮、紅橋磕粉等是美食特色,宜賓東街的夜市非常豐富4特產有五糧液、竹工藝品、竹海根雕塑、芽萊、麵塑。
城中看點坐落在市區江北,是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有酒聖山、鵬程廣場、奮進塔、安樂泉、世紀廣場、酒史博物館等景點,其中鵬程廣場的瓶樓,高668米,為世界最大的瓶形建築物,早在漢代,這裏就盛產美酒。16口明代窖池被譽為國寶,至今仍默產著五糧液的濃香好酒。可乘2路車等在五糧液站下。
市郊以北崔科山兩巨石之間形成天然小峽穀,穀深20餘米,穀底清泉緩流。北宋黃庭堅居戎州時,仿王義之《蘭亭集序》中“流觴曲水”意境,於此石引水為池,名“流杯池”。後人為紀念黃庭堅,相繼在周圍修建了“涪翁亭、涪翁樓、山穀祠、吊黃樓”等建築門票2元,可乘2路車在江北公園站卞,3路車在南門橋站下。 、李莊古鎮素有“萬裏長江第古鎮”之譽,國家級曆史文化名鎮,因境內天然大石柱俗名“李莊”而得名。古為漁村,漢代曾設驛站,明、清水運商貿繁華之地。李莊古跡眾多,古建築群規模宏大,布局嚴謹。徜徉在古鎮,青石長街、封火高牆、桐油木門、雕花窗簷,古風撲麵而來。古鎮以明、清格調的廟宇、殿堂、樓台、古戲樓、席子巷等古街道、古民居為特點;有慧光寺、玉佛寺、南華宮、東嶽廟等“九宮十八廟”;旋螺殿及魁星閣被建築大師梁思成稱為“梁柱結構之優,頗足傲於當世之作”,與百鶴窗、九龍碑並稱“古鎮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