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3 / 3)

前不久,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將曹世科列入大連鄉賢名冊。自漢代建遝氏縣,到民國設金縣,兩千多年,不知出任過多少縣太爺和縣長,曹世科可以稱為其中一位佼佼者。曹家祖籍安徽貴池,曹家的先人是裁縫,隨上任的縣太爺來到金州城。到了曹鳳鳴那一代,他育有八女一男,男兒便是曹世科。曹家的女兒也是大家閨秀,曹家的五女和六女,嫁給王永江、王永潮兄弟二人。二姐妹同時嫁入名門,也是一時佳話。可以想象,曹家的女兒如果不是品性端莊,王家兄弟也不會娶其姐妹二人為妻。曹世科創辦了金縣圖書館,成立了益友社。金州的婦女更不應該忘記曹世科,他提倡天足,並成立了放足會,曆經四年時間,從自家女眷做起,終於解放了金州婦女的“三寸金蓮”。想當年,日本人想強迫金州人改姓日本姓氏,是曹世科與有骨氣的各界代表堅決反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據理力爭,讓日本人看到了中國人誓死不肯改姓的骨氣,日本人才放棄了改金州人為日本姓的陰謀。曹世科對子女要求嚴格,看重兒女的姻緣,他的長子曹永業娶了邵尚勤的小女兒邵貞運,曹邵兩家聯姻,也成了一段佳話。解放以後,曹世科被各界代表推舉為金縣第一任縣長。一九四九年,曹世科病逝。他沒有留下什麼豪言壯語,曹家人奉行不以小善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曹世科的兒子曹永業是金州的名醫,他一直在農村衛生院工作到七十歲,才辦理退休手續。曹世科的小孫子曹玉立,在曹家老宅子舊址,購下一處樓房,在小區的空地上,他種植了兩棵火炬樹。炎炎夏日,茂密的枝葉能給乘涼的人帶來一絲綠蔭,足矣。

當年,大連有八大富,這八個人物,個個都很傳奇。華商公議會的會長郭靖義,他也是大連商人的一位代表人物,名在八大富之列。因為金銀建值風波,他帶領六十位商人東渡日本,敢於麵見日本天皇請願,為大連商人據理力爭。史料記載,日本天皇確實接見了郭靖義,他的據理力爭,得到了日本天皇認同。這件事情在當時也引起了國內的振動,國民政府還為郭靖義贈送一塊大匾,上麵題著“義聲載道”四個大字。郭靖義的性情豪爽,為人正直,他無愧大連商人的名聲,也是大連商人的典型楷模。

還要說到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劉雨田。他的綽號劉秧子,在大連的商人當中,他擠不進大連八大富行列。但是,要論漢奸的名氣與資曆,卻是無人能比。他在日本帝國大學教授漢學,許多日本軍界的高層人物都聆聽過他的傳道授業。當年,有著日本軍神之稱的乃木希典作詩題辭,稱他為“明代遺民劉雨田”。解放以後,人民政府以反革命罪,將劉雨田執行槍決。

最後,我要感謝在天興福出版前,各位專家學者為這部作品的審閱評定。大話哈爾濱微信平台,為我提供了不少信息。關鍵時刻,我也找到了曹世科的小孫子曹玉立,他是我兒時的同學,他也是邵尚勤的外孫。他為我提供了天興福的許多真實的故事細節。曹世科的大兒子曹永業娶了邵尚勤的小女兒邵貞運,曹邵兩家聯姻,也是一時佳話。結稿時,正值大連在搞鄉賢文化,《天興福》中的許多人物,都被列為大連鄉賢。

這個小小的古城,出過不少賢達,也出過漢奸。滿洲國交通大臣盧元善,抗日英雄趙尚誌被殺害以後,是他親手割下了英雄的頭顱。還有牟傳信,日本人殺害楊靖宇將軍,就是他帶的的路。還有王永江的二兒子王賢湋,做當過滿洲國政務廳次長,也參入過迫害抗日誌士。還有一位傳奇人物夏文運,他雖然在日本軍隊服役,但他為國民政府秘密提供情報。日本投降以後,夏文運當作戰犯,關押在監獄裏麵,是李宗仁親自出麵,保釋夏文運。他是金州七頂山人,出獄後,他沒有留在故鄉,而是回到日本去了。因為他在日本有家、有妻子兒女。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夏文運病逝在日本。

我還要感謝高雲老師,在《天興福》寫作進入關鍵時刻,高老師為我提供的寶貴的曆史資料和書籍。我相信,金州人會喜歡這部小說。古城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小說表現的是半個多世紀前一個家族的故事,一個真實的縮影。如果拋開曆史,去虛構一個城市的故事,臆造一個或幾個曆史不存在的人物,不僅會遭到先賢們的恥笑,也會讓當代人感到無聊。我不想被先賢們恥笑,我傾注自己幾十年的人生經曆,完成《天興福》這部長篇小說的寫作,我把它當成了自己的使命。假如先人們地下有知,他們會欣慰,因為他們沒有被家鄉人人遺忘,好在有一個晚輩在講述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