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普通的寬帶消費者,都希望運營商(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還是歌華寬帶、長城寬帶這樣的第三方寬帶運營商)保證自己所申請到的寬帶能夠在任何時候都有很好的質量保障,但在光纖技術不成熟之前,ADSL是主流的寬帶技術標準。隨著用戶多種業務需求的不斷湧現,諸多消費者自然期待著能夠早日實現光纖入戶。
由於光纖入戶提速計劃的提出,2012年曾經有一階段,全國各地電信運營商紛紛祭出某年某月某日實現10M、20M的發展目標。但這種現象到了2012年底、2013年初之後,卻由熱變冷。僅以北京地區為例,東城區、海澱區、朝陽區部分地區的北京聯通用戶已經享受到了光纖入戶。但諸如通州區、房山區、大興區、懷柔區等這樣的遠郊區縣仍在等待中。據北京聯通相關人員表示,由於受到資金、人員等因素的影響,通州區的新華大街等重點地區的小區光纖入戶改造工程在2013年之內都不可能實現。
光纖入戶改造的本質
全國各地已經完成光纖改造的用戶可以發現,此次光纖入戶改造基本是在接入網層麵進行的,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三大核心改造地點分別是樓宇及單位的分配箱、用戶家中的光纖走線方式、光纖接線盒安裝位置等。
由於在樓宇及單元樓層的位置並不影響用戶家中的裝修及美觀,此部分因素可以忽略不計,最主要的是在用戶家中的光纖走線方式,目前來看,無論是中國聯通還是中國電信,兩大電信運營商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方式:單獨走明線、單獨走暗線、替代性的走暗線。
上述三種方式中,最容易讓普通消費者接受的就是單獨走暗線,畢竟用戶家中花了巨資進行裝修,如果走明線,那就會與消費者裝修風格不匹配。如果是新建的小區,走暗線的成本會很低。但現實狀況卻是如何解決將光纖通過暗線的方式引入到家中的問題。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經驗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電信運營商都會采取“將原來的電話線或者是有線電視網絡這根線撤出,進而引進光纖”,這種做法最大的好處則在於可以充分利用用戶家中原有的管道資源,但弊端則在於廣大的消費者在無形之中就把有線電視網絡這根線給拋棄掉了,這樣一種做法對全國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如北京地區的歌華有線、上海地區的東方有線、陝西地區的廣電網絡、湖北地區的楚天網絡、湖南地區的電廣傳媒等)無疑將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方式,如果此種競爭模式不改變,對全國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來說是一個滅頂之災。
這樣一個競爭現實,對於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這樣的電信運營商而言,自然會如影隨形,要不斷跟競爭對手“過招”,但目前來看,全國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已有競爭意識,但並沒有想好如何還手,電信運營商發起的這場光纖入戶提速變革一定要引起全國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的覺醒。
無論是電信運營商的光纖入戶工程,還是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的NGB網絡,投入巨資進行基礎設施的改造及建設,歸根結底都是要把用戶留在自己的網裏,而這種技術升級或改造一定是要通過數年之內完成某一層麵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其在軟硬件設施改造完成之後,就要相關業務部門向廣大用戶提供及推出各種服務,進而從用戶手中賺取到一筆筆可觀的現金流。
作為電信和有線兩方陣營的運營商,在這輪基礎設施改造過程中,一定要未雨綢繆,緊緊圍繞著普通消費者的衣食住行甚至於在諸如教育、養老等方麵進行業務創新,這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不二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