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釣魚(1 / 2)

李天推開車門,一股清新的氣息迎麵撲來,不由的閉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真舒服。

停車的平台有五六百平方米,上麵都鋪著細小的石渣,而停車場下麵是幾十畝寬的庫岔,從水麵到停車場有四五十米的樣子,一級級的水泥鋪成的階梯連接著水麵,一看就知道是個小碼頭了,碼頭上停這兩艘小船。停車場後麵是一棟兩層小樓房和兩排水泥磚和石棉瓦組成的屋舍,用杉目搭成的大門上四個大大的簸箕上寫著四個字,王氏農裝。

農莊的左邊是個上百畝的山坳,從山坳到半山坡足有五六百畝的地上種著一米多高的桑樹,一陣陣微風吹過,桑葉沙沙作響。農莊的右邊還是原生態的雜木,但東一株,西一株的板栗樹還是夾在其中,一陣風吹過,不時飛出一隻隻不知名的小鳥。

"姐夫,我終於理解你為什麼放著公務員不做,來做個小莊主了,自由自在,環境又好過著隱士一般的的生活"李天羨慕的對王濤說

王濤不由得苦笑道"姐夫當初也是逼不得已,不過現在想想,退一步的確是海闊天空,不說了,走,吃飯去,今天叫老陳殺了隻野雞煲湯,野雞靈芝湯"

李天知道表姐夫當初在單位的一些事情,最後成了替罪羊,不過現在也是因禍得福,養著幾百頭小黃牛,種幾百畝桑養蠶,隻要沒有天災,一年收入上百萬也不奇怪,何況還有國家補貼。

晚餐是農莊的養蠶員工老陳做的,野雞靈芝燉湯,清蒸野生羅非魚,香煎翹嘴魚,炒臘肉,樣式不多,但量足,而且原料純天然,味道極好。

晚飯後李天洗了個澡就上二樓右邊的房間睡覺,老陳安排的,表姐夫

王濤吃飽飯就到蠶房裏去了,隱約小聽到他在打電話,說蠶死了不少。李天對養蠶一竅不通,也不好說什麼,再說坐了一天的車,一下子就睡著了。一夜睡得極香,連夢都沒做。

第二天的早餐是昨晚剩下的菜,王濤因為要到縣城接個磚家來查看蠶大量死的原因,所以匆匆忙忙吃幾口就走了,臨走的時候交代老陳帶李天去那穀庫岔釣魚。

王濤是個資深釣魚人,一樓雜物房裏的釣魚包足足有三個,都是四層以上的一米二釣魚包,一個包是海竿,一個包是手竿,還有一個包是路亞竿的裝備。李天隻是偶爾釣過手竿,連綁鉤綁線都不會。不過老陳也是釣魚老手,在雜物房裏很快穿好三組線,四副鉤,然後找個空的釣魚包,把釣魚傘,釣魚等,魚竿,漂同,裝進去,然後拿個蛇皮袋裝漁護,料盆,還要幾包料裝好。最後老陳還到蠶房揀了一些剛死的小蠶"如果釣魚料都是鬧小魚的話可以用蠶釣"出了農莊來來到小碼頭,老陳選了一條小船,一邊發動船一邊對李天說"今天我帶你去附近的那穀庫岔釣魚,哪裏水比較深,你姐夫他們經常在哪裏釣到大魚,而且有遮蔭的地方"出了庫岔,沿著主河道往右開不到十分鍾,頓時一個一百多畝水麵的庫岔出現在麵前,水質清澈透明,卻看不到底,可見水很深。奇怪的是整個庫岔才一排五個網箱。老陳把船開到一片山坳的旁邊,停在一顆巨大的大樹邊下,把船係在一跟木樁上,拿著釣具下了船。李天跟著老陳來到山坳的凹出靠水邊,這裏已經挖好了整齊的釣台。老陳一邊幫李天擺弄釣竿一邊說"這個地方叫那穀庫岔,以前叫那穀村,是個壯族老寨子,據說在這裏住了幾百年,應為地勢比較底,所以水庫建成後整個寨子都淹沒了。不過縣裏在縣城劃了三條街的地皮給他們安家,現在據說單是地皮就價值五六十萬。"老陳眼裏帶著一絲羨慕沒多久老陳把整個釣魚的設備都架好,連魚料都撈好,李天有點不好意思"老陳叔,你回去忙你的吧,我自己來就得了,天黑前你來接我就得了""那我回去喂蠶了"老陳說著指過山坳左邊得一個坡頭上說,如果你要找蚯蚓得話,那嗣堂後麵有,小鋤頭在釣魚包裏有"老陳走得連頭都不回一下,或許他眼裏李天和哪些要王濤接待來釣魚得所謂領導啊,公子哥沒什麼區別。李天釣魚技術極差,雖然浮漂不停的沉,但是他一連兩個小時沒有釣到一條魚。想起小時候拿蚯蚓釣魚,沒技術一樣可以釣到,李天分析主要是料融化得太快,於是他從釣魚杆包離拿出小鋤和一個料袋,往那穀老嗣堂走去,他決定挖店蚯蚓來釣魚。從釣點到老嗣堂看著不遠,但李天走著也要二十分鍾,難怪人家說望山跑死馬。老嗣堂已經倒隻剩下一些斷牆,絲毫看不出嗣堂得樣子,不過牆的土很鬆,毫不費力的李天挖到了十幾條又肥又大的蚯蚓。李天決定多挖點,等下把哪些魚料啊死蠶啊都拿去打窩。這時小鋤頭挖下去聽到金屬的碰撞聲,莫非有古董?李天小心朝有金屬聲的地方小心的挖下去,不到一分鍾就看到了所謂的古董,自己不由得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