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書聖軼事(1 / 2)

東晉名士如天上繁星,並不隻謝安一人。他們構成了魏晉時代的燦爛星空。其中,書聖王羲之也是出類拔萃的,他的故事千古流傳。

東晉太尉郗鑒的女兒已到及笄之年,出落得如同下凡的仙女,郗鑒愛若掌上明珠,開始考慮女兒的親事。

有人知道他的心思,好心地對他說:“王導家子侄甚多,王家又是名門望族,何不到他家覓一佳婿?”

一句話打撥了郗鑒,他決定先派一位得意門生到王家去看看,若有中意的年輕人,就把女兒嫁給他。

王導接待了來訪者,聽明來意後,撫須微笑,讓下人告訴家中的後生,整齊衣冠,到東廂等候,郗太尉為愛女相親來了。

那些年輕人聽說郗太尉來相親,這樣的好機會怎能錯過?一個個收拾得衣冠楚楚,端端正正地坐著,巴望自己交上桃花運。

唯有一個叫王羲之的年輕人,對這事毫不在意,他衣服也沒換,扣子也不扣,袒胸露腹躺在東廂的床上吃東西,一副不拘小節的樣子。郗鑒的門生把東廂察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鑒彙報。郗鑒聽了連忙說:“那個躺在東床上吃東西的就是我的佳婿!”

這是一個關於書聖王羲之的故事,風流倜倘可見一斑。

王羲之,字逸少,出身於東晉的世家大族。他7歲的時候,開始跟傑出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他勤學苦練,常常廢寢忘食,所以進步得很快,受到衛夫人的稱讚。但王羲之並不滿足,而是渴望自己的書法能更上一層樓。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羲之發現父親的枕頭裏有一本前代的書法論著《筆說》,就偷偷拿出來讀了。父親發現了,問他為什麼偷書來讀;他隻是笑,並不申明理由。還是母親理解兒子的心思,袒護說:“我兒是想看看用筆的方法。”父親見王羲之年紀還小,怕他學了用筆的技巧反倒不能消化,便說:“等你長大後,再傳授給你吧!”王羲之跪下請求:“讓孩兒現在就讀它吧!等我長大就晚了。”父親聽他一說,也有道理,很高興地把書傳給了他。經過一段時間琢磨,王羲之的書法果然突飛猛進。衛夫人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說:“這孩子這麼快就懂得了用筆的技巧,將來一定比我強,恐怕我的書名很快就要被他掩蓋下去了。”

一天,王羲之辦完公事,換了便服,想散散心,體察一下民情。他看到橋頭旁邊有一家茶館,便走過去坐下來。街上人來人往,隻見街頭有一位老太婆,正抱著一捆六角扇大聲叫賣,可喊了半天也沒有賣出去一把。王羲之看了覺得奇怪,因為當時還是春天。他把老婆婆請到座位上,關切地問:“老人家,現在天氣還不熱,為什麼就開始賣扇子呀?”老婆婆歎了口氣說:“唉!大兒子被征調勞役修錢塘江去了,二兒子給大戶人家幹活去了,家裏還躺著個病老頭子,吃了上頓愁下頓,我編了幾把扇子想賣點兒錢,也好掙口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