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垂簾太後(1 / 3)

第五章 主掌中樞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馬曜親政後,任命謝安為中書令,錄尚書事;第二年又加授他為侍中,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諸軍事。謝安掌起了東晉的軍政大權。雖然外姓篡權的危機已經過去,但東晉政權仍舊麵臨著嚴重的內憂外患。內部皇族與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世家大族互相之間的矛盾從來就沒有消失過;外部卻又受到了日益強大,業已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的威脅。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桓溫死後的四五年中,謝安的主要對手是桓衝。謝安在朝在野均沒有黨援,隻好請褚太後臨朝,以宮廷勢力相抑。

褚蒜子是晉康帝司馬嶽的皇後,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她一生一共經曆了康帝司馬嶽、穆帝司馬聃、哀帝司馬丕、廢帝司馬奕、簡文帝司馬昱、孝武帝司馬曜六代皇帝,先後三次垂簾聽政,任用了謝安等賢臣,憑著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華,挽救了危機四伏、動蕩不堪的政局,幫助東晉王朝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堪稱一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褚蒜子是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人。褚家世代高官厚祿,自東漢以來就是名門望族。褚蒜子的曾祖父褚洽在西晉武帝時曾擔任安東將軍,祖父褚洽曾任武昌太守,父親褚裒少年老成,頗有盛名,桓彝因此評價他說:“季野有皮裏春秋。”意思是他凡事都不露聲色,從不對事物表態,更不去評價人與事的優劣高低,實際上卻心裏有數。東晉名相謝安也很推重他,說“裒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矣。”據說,褚裒十五歲的時候,曾經前去拜訪晉明帝的小舅子庾亮。庾亮讓著名的術士郭璞為他占卜,誰知道郭璞一看卦象卻驚呆了,說:“這不是人臣的卦象,不過二十年後,我這個卦才能得到驗證。”

因為褚家門第高貴,再加上褚蒜子的美麗及出色的才華,所以晉成帝司馬衍將她許配給了弟弟琅玡王司馬嶽,褚蒜子從此就成為了琅玡王妃。她的父親褚裒,也因此出任了豫章太守。

鹹康八年(342)六月,二十二歲的司馬衍病重不起,臨終前詔命同胞弟弟琅玡王司馬嶽繼承自己的皇位。於是司馬嶽登基稱帝,是為晉康帝,同時冊立褚蒜子為皇後。剛剛十九歲的褚蒜子就這樣當上了東晉的皇後。

他們夫妻非常恩愛,楮蒜子還為司馬嶽生了一個兒子司馬聃。可是沒想到晉康帝司馬嶽也很早就去世了,年僅二十三歲。兩歲的司馬聃繼承帝位,是為晉穆帝,年紀輕輕的褚蒜子也由皇後晉升為皇太後。

其實早在丈夫晉康帝司馬嶽在世的時候,褚蒜子就曾經屢次參與過朝政大事的決斷。她的見識和決斷令王公大臣們都很佩服。所以後來褚蒜子成為皇太後之後,以司徒蔡謨為首的群臣聯名上奏,請求她臨朝聽政,代小皇帝掌管國家。

在褚太後答應了垂簾聽政之後,何充再次上表要求褚太後的父親楮裒入京總攬朝政,甚至還要給他加以不臣之禮,讓文武百官都來參拜他。二十幾年前郭璞的那一卦終於得到驗證了。

可是早在褚蒜子當王妃的時候,褚裒就早早地離開了京城,去當豫章太守。在當太守期間,褚裒為官清廉,就連家裏廚房中所用的木柴,都讓自家的仆人去山上砍。到女兒當皇後的時候,他更拒絕了皇帝女婿給予自己的侍中、尚書官銜,千方百計地離開了京城,出鎮半洲。最後褚蒜子給了父親這樣的任命:都督徐州、兗州、青州及揚州二郡軍事,兼徐州兗州二州刺史,衛將軍,出鎮京口(今江蘇鎮江)。

褚裒雖然身在地方,但他隻是為了避嫌,實際上對朝政情況一直都很關心。他還曾向女兒推薦了會稽王司馬昱(晉元帝兒子)為揚州刺史,隨後又晉級他為撫軍大將軍。司馬昱的入朝輔政,使得何充漸漸失勢。後來褚裒還舉薦了名士殷浩為揚州刺史、建武將軍。

從此,東晉就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政治局麵:司馬昱在朝,而順著長江天險,分別駐紮著上遊桓溫、下遊殷浩,褚裒本人則坐鎮江北。幾大重臣互相製衡,東晉政局相對穩定了下來,可是這也給東晉的軍事漸興製造了機會。

可是永和五年(349)十二月己酉,褚裒去世了。從此,褚蒜子沒了依靠,隻能自己獨立應對這一切。

其實在褚蒜子數次執掌東晉朝政的過程中,她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桓溫。桓溫是東晉的名將權臣,出身於豪門世族,後來還娶了南康長公主為妻,成了晉明帝的女婿。他因為征蜀大勝,而被封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和臨賀郡公。他的權力一下子急劇膨脹起來,自然成了褚蒜子的一塊心病。所以為了遏製桓溫,她根據大臣的推薦,起用了號稱“管仲再世”的殷浩北伐。然而這卻是一次失敗的決策。殷浩的“才具”,其實是東晉士族“清談”得出的結論,完全是浮誇,所以北伐最終隻能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