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苻堅,就不能不言及其謀臣王猛。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今山東昌樂)人,自少博學,好兵書,氣度雄遠,平日談不上的人理都不理,當時的浮華之士都輕笑他是個癡人。
桓溫於永和十年(354年)伐關中之時,曾於灞上駐軍。五月的一天,有一個奇人前往軍中拜訪桓溫。此人身披短襖,鬢發蓬亂,貌不驚人,眉宇間卻隱隱流露過人的聰敏。他名叫王猛。王猛一邊與桓溫交談,一邊在短襖上捉虱子,捉住便把虱子捏死,仿佛能從言談與捫虱兩件事中獲得無窮樂趣。
桓溫見此奇人,心中暗暗稱異。他問王猛:“我奉天子之命進駐關中,替百姓除害,為何關中豪傑無人來見我?”王猛答道:“將軍行軍千裏,深入敵境,到了離長安僅隔咫尺之遙,卻又屯兵不動了,大家看不透你的心思,所以沒有人來歡迎你。”
王猛的話,正好揭露了桓溫心頭的秘密。因為桓溫是個野心家,他出師北伐,並不像祖逖那樣,真正是為了恢複中原,而是為了擴大他自己的勢力,所以他到了霸上就停止前進了。他打的算盤是:如果真的消滅前秦,打下長安,司馬氏的東晉朝廷就會派人來接收物產富饒的關中,而他桓溫最多隻能撈得個空頭的威名,倒不如屯兵霸上,作出可進可退的姿態,以便伸手向東晉朝廷要權、要錢、要糧、要兵,倒可得到實際的好處。東晉朝廷也害怕桓溫這一手,所以一再阻止桓溫繼續北伐,幾次叫他回師南下。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縣(今山東壽光南)人,是個出自民間的軍事天才。他自幼博讀兵書,誌向雄遠,性情又不喜與人交接,堅韌自守,是個深藏錦繡的人。因為他傲視流俗,不肯迎合世人,以怪異的行為談吐獨樹一幟,因此往往為浮華之士所看輕。他的政治才能無人賞識,便以賣畚箕為生。
桓溫覺得這個滿身虱子的人確實有謀略,有本領,所以後來他決定回師南下的時候,賜給王猛車馬,請王猛跟他一起南歸。王猛本來打算跟桓溫一起走,他去征求老師的意見,老師認為王猛不能同桓溫這樣的人共事,叫王猛留在北方,等待機會,所以王猛又決定不走了。
公元357年,前秦的東海王苻堅經人舉薦找到了王猛,一談之下,甚是賞識他的才華。苻堅得到了王猛,就像當年劉備得到了諸葛亮。他立刻把成為苻堅的主要謀臣。這年六月,苻堅殺前秦主苻生而自立,任王猛為中書侍郎,掌管機要。此後,王猛曆任京兆尹、吏部尚書、司隸校尉、尚書令、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要職。
王猛身居高位,得到苻堅的信任,引起了一些官員的妒忌。一天,曾跟隨苻堅征戰立下汗馬功勞的樊世見到王猛,斥喝他說:“我輩辛勤耕耘,你這鄉下野人卻來坐享其成!”王猛麵無表情地慢慢說:“不但要你耕耘,你還要給我燒熟了端來。”樊世聞言大怒,揚言要切下王猛的狗頭掛在長安城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