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字仁祖,為豫章太守謝鯤之子。從小就有孝親之情。七歲喪兄長,其哀慟之態超出禮法,親戚無不感到奇異。到八歲,顯得聰明早熟。
謝鯤曾攜帶謝尚為賓客餞行,有客人說:“這小兒乃是座中的顏回啊。”謝尚應聲答道:“座中無仲尼,怎能辨別出顏回!”一席賓客無不驚歎。
十餘歲,逢父喪,丹楊尹溫嶠來家吊唁,謝尚號啕大哭,哀傷至極。之後擦幹眼淚訴說經過,舉止言語大異於尋常兒童,溫嶠十分看重。及至長大成人,聰明坦率智能超群,分辨理解無與倫比,行為灑脫不拘細節,不做流俗之事。他喜歡穿繡有花紋的衣褲,叔伯們責怪他,他因此改掉了這一嗜好,於是顯名於世。
謝尚擅長音樂,廣通多種技藝。司徒王導十分器重他,把他比做王戎,常稱他為“小安豐”,召為屬官。承襲父親封爵鹹亭侯。謝尚剛到司徒府通報名帖,王導因為府上正有盛會,便對他說:“聽說你能跳《鴝鵒舞》,滿座賓客渴望一睹風采,不知你可否滿足眾人意願?”謝尚說:“好。”便穿好衣服戴上頭巾翩翩起舞。王導讓座中賓客拍掌擊節,謝尚在廣眾之中俯仰搖動,旁若無人。謝尚就是如此率直任意。
謝尚遷職西曹屬。其時有一些人因戰亂遭逢父母離絕的不幸,議論者中有人認為做官管理國家大事,婚姻延續百代世係,在道理上並無妨礙。謝尚議論說:“典法禮儀的建立,都是遵循情理,開啟弘揚禮義道德。如果命運中遇到艱難不幸,就應該以大義作決斷。無後之罪,天地所不容,婚姻家庭乃是延續世係光大宗族的根本,這無疑不可阻滯。至於親屬生離的悲哀,父子死別的痛苦,悲痛之沉重,莫過於此。因身患不適的小病,尚且有損於視聽,使人忘卻思索考慮,更何況懷抱傷心之巨痛,悲哀之至憂,方寸已亂,怎能管理國家政務呢!有良知的人決不貿然謀求榮耀利祿。貪圖利祿榮耀這一類,也決非是有良知的人所追求的本旨,隻會開啟輕薄之門而長流弊之風。那些執意隱居田園不求仕進、守誌不改的人,尚且應推崇他們的節操以弘揚高潔的風尚,更何況那些含悲懷痛的不幸之人,還要去鼓勵他們謀取富貴榮耀嗎?”
謝尚遷職會稽王友,入朝補任給事黃門侍郎,出任建武將軍、曆陽太守,改任都督江夏義陽隨三郡軍事、江夏相,將軍封號不變。當時安西將軍庾翼鎮守武昌,謝尚多次前往庾翼處商議謀劃軍事。曾與庾翼一起練習射箭,庾翼說:“你如果射中箭靶,我就將我的鼓吹贈送給你。”謝尚應聲拉弓,箭中靶心,庾翼當即將他的副鼓吹送給了謝尚。
謝尚為官清廉,理政簡易,剛到任,郡府用四十匹布為謝尚造烏布帳。謝尚將其拆散,拿去為將士們做了衣褲。建元二年(344),朝廷下詔書說:“謝尚早先因征戰戍邊的需要,所以免去了其黃門侍郎之職,而授予他以軍中職務。謝尚所處形勢險要,應提高其威信聲望。現任命他為南中郎將,其餘官職不變。”適逢庾冰病逝,朝廷又命謝尚以原本職號都督豫州四郡,兼江州刺史。不久又改任西中郎將、督揚州之六郡諸軍事、豫州刺史、假節,鎮守曆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