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混,字叔源,小字益壽,謝安之孫,謝琰之子,謝靈運的族叔,妻子是孝武帝的女兒晉陵公主。謝混號稱“風華江左第一”,少年時候,就享有大名。
當年孝武帝擇婿,跟王珣商量說:“我知道像當年王敦、桓溫這樣才能卓越的駙馬是找不到了。不過這種人也麻煩,老是幹預別人(指帝王)家事,我也不喜歡。我對女婿的要求也不高,像劉惔、王獻之這樣的人就可以了。”王珣一聽,暗自想:陛下,您果然條件不高!上述這四人,都是晉室駙馬,在世時鼎鼎有名的人物,隻不過前兩人都有威脅皇權的動作,而後兩人比較樂於談玄、怡情山水而已。於是王珣想了一想,說:“那就首推謝混了。謝混雖然不如劉惔,但按說不會比王獻之差。”皇帝說,好呀。沒多久皇帝駕崩。這事就擱一邊了。這時候,又有一個大臣看上謝混,也想把女兒嫁給他。這個人恰巧也跑去聽王珣意見。王大笑,說:“你還是不要靠近禁臠。”
當年晉元帝剛剛建政江左時候,財政緊張,每次有人送出豬肉,都覺得是美味,特別豬頸上有一塊肉味道最美,群下從來不敢吃,得來,就送皇帝,當時稱為“禁臠”,所以王珣戲稱謝混是皇帝碗裏的肉。回想當年諸葛恢拒婚,到如今成為禁臠,謝氏地位霄壤之別。晉末,謝混官至尚書仆射,是當時謝氏最重要的人物。劉裕封公爵、拜太尉後,開始自作威權,謝混首先成為政治犧牲品。當年劉裕起兵時候,謝混站錯隊,被劉裕政敵劉毅利用。況且謝混和劉裕本身私交很微妙,說不得好,甚至還冒犯過他。兩人的關係似乎有點神似當年的嵇康和司馬昭。大臣想篡位隻能不講道德,劉裕這人自然有劉裕的考慮。他也不管北府兵跟謝家的交情,賜謝混在獄中自盡。
劉裕殺謝混,一方麵是為了消除異己,另一方麵也有殺一儆百、為皇權政治開道的意圖。不過殺完謝混,他也有點遺憾,後來劉裕登基,需要一個人奉上國璽,這個人當然要有相當人望才行。
謝晦跟劉裕說:“陛下應天受命,可惜不能讓謝混奉璽紱,否則就完美了。”劉裕也說:“是啊,我也很後悔,謝混死後,世間再無風流人物!”於是以謝安的另一個孫子謝澹擔任此職。
謝澹和謝混觀點不同,當初他認為謝混與劉毅交往過於密切,沒有好結果,漸漸疏遠謝混。不久,謝混果然被害。謝澹宋初任太尉、太保、特進等顯職,官位之高無以複加,但除了奉璽紱外,卻沒有任何事功。
謝澹的職位,體現了謝氏家族成員在這一時期的仕宦特點,就是當官清顯而不秉政,出仕變成了門戶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