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董氏末路(1 / 3)

京城鬧事、大臣被刺、死傷遍地、人頭滿車,無論上述任何一事件發生,都足以震動朝廷。然卻奇怪如此大事件,來的突然,去的更是快。

除了止不住的流言蜚語,無論是護衛京城安全的執金吾、還是管理刑法的廷尉府,都沒有人過問此事,甚是怪異。

不過盡管沒有下文,然卻有一群人在聞及此事後特別高興,哪怕沒有載歌載舞,也是把酒言歡。

“哈哈哈!著薑麒還真是個莽夫,居然敢去當街刺殺,不過可惜,最後沒有動手,不然,你我心腹大患便除了。”舉杯相慶中,心情甚好的張讓道。

“張常侍,你說我們派遣人刺殺薑麒不成,著薑麒怎麼反而去找何進算賬了?”對於著莫名其妙的勝利,段珪疑惑的詢問道。

“著便是張常侍的高明之處,張常侍早考慮過事敗的事情,故而在出發之前,讓人無意間透露給刺客,他們都是何進秘密蓄養之士,就算事敗,也可栽贓何進!如今看來效果不錯。”知道緣由的趙忠為之解除疑惑。

“哦!那就怪不得了,不過此次刺殺不成,以後就難了,薑麒著禍害會不會對我們比利呀,畢竟他都敢當街找何進算賬了,其膽可不能小窺呀!”比之樂觀,宋典潑冷水道。

“嗯!著薑麒不死,確是計策最壞的結果,不過如今要是挑起薑麒與何進的矛盾,轉移視線,對我們也未嚐不算一個好事!”同意宋典話語,張讓頜首道。

“那張常侍有什麼辦法嗎?著何進府中與薑麒交好之人不少,如若不添把火,恐怕耳根子軟的何進,就真對此事不了了之了!”同意張讓之言,段珪卻又問道。

“此事讓也在思考,不過諸位難道忘記了,在何家可還有一人並不喜歡薑麒!”考慮片刻後,張讓笑著道。

“何苗!哈哈哈,不錯,比及何進對我等的敵意,著何苗確是不錯。”反應過來是誰,段珪當即也笑了。

“很顯然,薑麒今日一鬧,何進肯定覺得顏麵盡失,何進是誰,如今輔佐辨公子登基,他已是天下第一人了。可著薑麒偏偏在大庭廣眾之間下他麵子,不說何進,恐怕是人都不可能就此算了的。早先忠見過何苗,他也提及了薑麒,那是咬牙切齒,恨不得將之生吞活剝了。”也明白了張讓之意,趙忠也分析道。

“嗯,著何進與薑麒翻臉是對我們百利,不過今晚著何太後突然來找太皇太後,恐怕不簡單呀!”道完今日發生的喜事,隨即張讓又跳轉道。

“是啊,著何太後與太皇太後數來不和,更是不相來往,著今日深夜到訪確是奇怪,如若估計不錯,肯定與當日的旨意有關。特別是著薑麒大鬧何府的檔口,很容易就會讓人誤以為薑麒與太皇太後已然聯合了。”接過何進之言,宋典言語道。

“那要是著何太後與太皇太後起了爭執,是不是也對我們有利呀?”同意宋典之言,段珪看向張讓道。

“如今無論辨王子登基,還是何進的掌兵權,都是太皇太後不及的,著也是當初我等為何要馬上投靠何太後的原因。故此如若她們真的翻臉,恐怕不利的還是太皇太後,所以我等還是要小心才是。”對於提問,張讓深思後分析道。

“嗯……那希望今日不會有什麼意外吧!就如張常侍說言,隻要再等上一、兩年,等我們幫著太皇太後豐滿羽翼,那時才有相抗之力呀。”如今是在夾縫中生存,趙忠也是點頭祈禱道。

正如張讓等惴惴不安,著何太後與太皇太後數來不和,要是相麵而談,氣氛如何可想而知。

嘉德殿中,燭火通明、主次分坐,當茶點上齊之際,隻見董老太後冷言道:“好了,都是自家人,就無需多禮了,有話直說吧!”

既然都看門見山了,剛剛拿起茶杯的何皇後,隨即放下,笑言道:“母後,聽言著辯兒年少,不能親政,你準備垂簾而治?”

“如今大漢烽煙四起,先帝卻又突然駕崩,著孫兒年幼,不能治理朝政,哀家為了社稷,難道不可以嗎?”早明白何後今日到訪沒有好言,董後自然早有準備道。

“可母後有無想過,你我皆婦人,參與朝政恐不相符吧。母後可成知道,當年和帝之鄧後臨朝擅權,最後宗族千餘口,慘被滅門、夷九族。”既然來交談,何後自然早想好應對之法,順言道。

“你是何意?”聽話聽音,如此明確的警告,董老太後如何聽不出,隨即不悅道。

“既然有前車之鑒,那母後何不與我深居宮中,頤養千年,不是很好嗎?至於朝廷大事,就交個那些朝中元老,自行商議,著便是社稷大幸了!萬望母後傾聽臣媳之言。”盡管著董老太後言語不善,然何太後,卻沒有惱怒,笑臉相迎道。

“哼!你竟敢來教訓哀家,想當年要不是哀家抬舉你,你焉能有今天,莫非你兒子如今當了皇帝,你有了依仗不成!”不過著勸解的是好話,然著說的人不同,聽著意思也不一樣,麵對何太後的那張笑臉,董老太後是厭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