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誰是梟雄(八)(1 / 2)

西河郡,漢之名郡。西漢初由上郡析出,地處大河之畔。郡北有朔方、五原、雲中、定襄,西有北地、上郡,似不臨邊。

然兩漢史籍卻又記載,多顯西河為邊郡,乃漢與匈奴的過渡地帶。

離石,西河之治所,因東北有離石水而得名,境內多山川。故也因此,此地在戰國之時,乃秦之戰略要地,四大要塞之一,一度被魏國所占,用以抗秦。

不過隨著秦統一六國,蕩平天下要塞。歲月變遷中,離石以不複當年之名。

可盡管不如當年之名,然比之大漢天下之郡,眼下離石生活之民,卻無不感到慶幸,甚至幸運。

著大漢至桓帝以來,是一年不如一年,不說國力,就是活命之本,都是大不如前。賦稅是一年比一年重,貪官酷吏是一年比一年多。

辛辛苦苦一年,除去盤剝,很少家庭夠嚼裹。要是遇到大災,易子相食,那是常事。

然就是全國哀鴻之時,離石、乃至西河、溯方百姓,都是幸運的,他們遇到了不貪財、不暴斂的官吏。

別的郡縣賦稅十收七八,可他們不過收二而已,要是遇到大災,官府還會放糧救濟。家中孤寡者,更是有優待。

年過七旬者,不但不再交稅,反而每月有糧領。要是孤兒,更是官府統一養育,直到成年。一晃五年,西河、溯方二地,再未傳出有餓死之人。

如此優厚之地,自然人人向往,短短三年,人口驟漲,不說流民湧入,就是附近之河東、上黨、太原也是紛紛來投。要不是官府設卡攔截,恐怕如今幾郡已是十室九空了。

金秋九月,又是收獲的季節,山頭火紅的柿子枝頭而掛,星星點點的枸杞點亮灌木矮叢。官道兩旁,已經收割完小麥之土地,開始翻整,新一季播種即將開始。隻有晚熟之黍米,還在使喚著一家老小。

然雖忙碌著,可田間不時發出之笑聲,道盡農戶心中之歡喜。

隻有當一大隊騎兵呼嘯而過,方才打破這份收獲中的喜悅。

“二伯聽說著要打仗了,著冬麥還能種嗎?都讓我爹別去縣衙領種子了,可他偏不聽。”田間,耕種間隙,看著托起長長煙塵,聲音漸遠的漢軍,一個半大小子埋怨般的說道。

“你著小子又聽誰胡說了,你堂哥就在藺縣服役,都沒聽他帶話,可別瞎想啊!聽你爹的好好幹活就是了。”侄兒所言之事,年長者自然聽說過,可年紀大了,經曆的事多了,一些流言蜚語,還不能亂其心,隨後教訓道。

“行了吧!二伯就我堂哥,不過在藺縣當個郡兵,就守個城,他能知道啥。我大哥可是去了溯方,正經的騎兵,本來明年就該退役了。可為何縣裏來通知要延期?還有我們村去年剛回來的陳家老三、王家老五,怎麼又突然被招回去了,再說裏魁可給各家鄉勇都傳話了,隨時準備征招……”現在莊上人人都在說打仗的事情,年輕人個個摩拳擦掌想建功立業,可老人們卻都避諱,眼下年輕人不服氣道。

“老三啊,看樣子你是想入伍了?算年紀,明年你就十八,夠鄉勇之格,參與每年的兩次訓練了。可伯父還是要勸勸你,你們家兄妹五人,老大當兵數年,老二身體有疾,兩個妹妹還小指望不上,全家就看你的了,要是走了,家裏幾十畝地,你爹娘如何能種完……”年輕人好高騖遠,一衝動什麼都敢幹,作為過來人,闡述厲害道。

“那有什麼,雇人就是了,如今流民那麼多,官府有規定,落戶不滿兩年不分地,隻能給官家屯田,我哥在溯方的二十畝地,不都是讓流民給種著嗎?再說二伯家兩個堂哥,一個在藺縣做郡兵,一個雖然隻是鄉勇,卻是什長,一但官府募兵肯定有他。難道二伯家裏的地,十歲的小弟和出嫁的姐姐能幫著種完?或者說二伯準備不讓二哥去從軍??”年輕人腦子反應快著,著剛聽完似乎有理的勸告,當即就有了反駁之言。

“阻止,那怎麼可能,聽說鄰村一個退役的士兵,剛娶親還沒有三天,招令就來了,爹娘是哭著求裏魁去說情,弄了個免役。不用服役本來是好事,可卻成了貪生怕死之輩,被全村人指指點點。最後新娘受不了,來了個投河,還好被救起來了。聽說事情驚動了募兵的大將軍,親自下令從新錄用,這才了事……”聽到如今郡中大忌,長者當即言不可能。

“著不得了,你們常說,著西河沒有易陽侯,就沒有大家的好日子,隻要易陽侯有需要,男丁可以戰絕。要是有需要,我怎可能不應征……”似乎在談話中取得了勝利,年輕人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