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杜億佰分別雙手抱拳半跪在地:“大人在上,小人不辱使命。”
“好、好請起,你二人這次首功一件,先速帶我到哱拜府邸。”
一路遇到少數叛軍被一排槍打跑,葛大彪走在李斌馬前,六個家丁在其左右,寧夏城街突然串出百來個蒙古兵,向他們殺來幾排槍打完仍衝進幾個蒙古兵朝李斌殺過來,被葛大彪狼牙棒掃在地上。
來到哱拜府邸,大門緊閉,宅院內牆頭露出弓箭手。“把炮拉過來。”紅衣大炮太重帶了兩門佛朗機炮衝著院內放,打城牆不行,院牆手到擒來幾下就把院子打的稀巴爛,又一炮轟開大門士兵一擁而上。
“報大人,哱拜自殺身亡。”
“他媽的老子功勞搞跑了,把他頭割下來裝入盒中,家裏徹底搜一遍。”
李如鬆帶領大隊人馬趕到寧夏城,叛軍死的死逃的逃,沒什麼兵了,許朝、周國柱在戰亂中身亡,至此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寧夏之戰徹底平息。同曆史結果相同,過程卻天壤之別,當年李如鬆水淹寧夏城造成幾十萬百姓流離失所,寧夏也變成千瘡百孔的泥巴城。
李如鬆立即寫奏疏連同哱拜的首級一同送往京城。此時麻貴率2萬人馬追著蒙古人跑,最後把他們趕回賀蘭山以北才回寧夏城。
李斌到處找“木花子”人準備給他錢,卻再也找不到了,不知是戰死了還是逃跑了。隻有找一個房子先住下,耿直幫他到找劉東畼府邸,收拾一下就拉著紅紅大幹。
此事皇宮內萬曆卻愁容滿麵。原來日本太閣(宰相)豐臣秀吉統一全國後,為了平息武士對土地分封不均勻的不滿決定對外用兵,以獲得更多的土地。派出使者通告朝鮮國王李訟,表示他有意次年借道朝鮮進攻明朝,並請多多包涵與協助。朝鮮國王李訟拒絕,而朝鮮武備廢弛,國內重文輕武,有200多年沒有打過仗,全國300多郡縣大多沒有設防。
豐田秀吉調動軍隊30萬人,以15萬為陸軍部隊分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日軍從釜山登陸19天攻克朝鮮王京漢城,1個月後攻占朝鮮平壤。朝鮮國王李訟逃離平壤,流亡在中朝邊境的義州,並派使臣幾次分批向明朝求援。朝鮮的使臣除了向萬曆皇帝遞交正式的國書外,還分別遊說明朝的閣臣,尚書、宦官等。內閣票擬說:“倭寇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而我兵之救朝鮮實所以保中國。”得到司禮監的同意,萬曆無法隻有同意援朝。派兵部侍郎揚鎬出任遼東經略。
“報,陛下,寧夏大捷李總兵殺敵五萬斬哱拜人頭在此。”太監接過奏疏和人頭。
萬曆急忙說:“人頭就不要看了,還是李愛卿給我省心。”看完折子後說:“擬旨,哱拜伏法,寧夏大捷,朕甚欣慰,李如道運籌帷幄,救民於水火,忠孝兩全,實為首功,著升遊擊將軍,任總兵參事職。李如鬆指揮得當賞黃金500兩,白銀2000兩,犒賞三軍,以資鼓勵。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