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做的拿破侖8磅炮射程是1500米,但放散彈時最多隻能打800米,李斌把炮位放在離坡頂500米距離,這樣遠近兼備,部隊調動有餘地。地形的選擇至關重要,雖然有先進的武器還要因地製宜,借助天時地利,最終還要靠人的智慧從戰略戰術角度出發遇敵預先。李斌的目的就是讓騎兵仰攻,失去速度優勢,蒙古兵射箭時必須附身,增加射箭難度。
蒙古騎兵3萬人聲勢浩大,一般明軍沒有五萬兵馬不敢對陣,一部分士兵嚇都被嚇跑,李斌和李成梁坐鎮軍中,誰也不敢跑。在蒙古兵衝到離坡頂1000米時,李斌命令開炮;
三十門拿破侖炮第一次在中國的土地上響起,全是“謝爾彈”一部分落到地上才爆炸,一部分淩空爆炸,3萬人的隊伍很長,任意一點爆炸都是一片人群倒下。
平時像紅衣大炮打一炮費十幾分鍾才能發第二炮,拿破侖炮一分鍾左右就可以繼續發射,同時派士兵在蒙古兵到達500米時,把引線延長往山坡下滾圓球,按李斌的說法就是戰場上玩保齡球。
蒙古兵看著一個個黑色鐵球滾過來,不知什麼時候炸,心裏老記著這事箭也放不準,三十門大炮還是太少,蒙古兵越來越近火槍手開始了射擊,三隊每排二十人,一排出去就是60槍,還是太慢。
想想二戰抗日戰場,我軍現代化武器都檔不住日軍騎兵的進攻,何況是原始落後的武器。蒙古兵衝上山坡,李斌早已準備十門大炮換了散彈嚴陣以待,火槍手邊打邊撤,一聲鳴笛士兵突然向兩邊散開,露出三十門大炮。
有十門向他們開火,上來一批蒙古兵全被打翻在地,火槍手乘機上前補槍,另二十門炮繼續向後麵發射“謝爾彈”火槍隊又衝上山坡射擊,逐漸蒙古兵又衝上來,士兵就撤分開十門散彈又把蒙古兵大沒,反複幾次後蒙古兵終於站上了山坡,25000名步兵衝上去與之混戰,火槍手躲在一邊打冷槍,一次就是5000發冷槍,蒙古有幾個五千。
時間一長蒙古部隊受不了,後麵被炮火切斷,上來的人有限,在山坡頂上的被刀、槍多重打擊,等火槍隊肅清山坡頂的蒙古兵再往下看時,為數不多的蒙古騎兵已經往回逃了。
這次是真正意義上的熱兵器與冷兵器的較量,一戰消滅蒙古部隊3萬多人,李如梅呆呆的看著戰況,直到蒙古人逃跑才醒悟過來,立即命令打開城門,騎兵上馬準備出擊,因為他知道兵力的數量已經向明軍傾斜,蒙古人該逃跑了。
李成梁更是驚的目瞪口呆,大炮轟鳴他就感覺非同一般,戰爭完全不是他想象的戰爭了,看到蒙古人逃跑,越感覺自己老了。
李斌帶領部隊進城,城中的官員們目光緊緊盯著李斌,似乎要看出李斌身上有什麼法術。不多時李如梅和汪錫追殺蒙古兵歸來。“九弟、英雄啊!三萬步兵打敗三萬五千騎兵,殲滅蒙古三萬多人,自己傷亡不過千人。真乃戰神下凡,受五哥一拜。”
李斌急忙扶住:“不敢、不敢那值五哥一拜,僥幸而已。”被打了一巴掌;“臭小子還謙虛上了,你的豪言壯語呢。不過你小子算是老子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