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國本之爭”早已結束,儲君已立,按祖製身為福王需立即趕往封地,確賴在皇宮不走。京城又是“妖言”四起,暗指鄭家圖謀不軌,窺視儲君之位。內閣大臣上萬言奏請福王離京,恐起“國本之爭”。
萬曆發脾氣說我自家事,三皇子舍不得與母親分離,舐犢情深你們管的著嗎?大臣認為皇家無家事,關乎社稷安危。鄭貴妃提出給予補償,皇上答應把礦監稅三千萬黃金給福王,鄭貴妃又提出要四萬傾地,相當於四百萬畝良田。
大臣反對,皇太後出麵才減到2萬傾地,大臣們為了讓福王走,給洛陽知府、湖廣知府商議才湊足2萬傾地。
朝廷清楚知道女真對明朝的威脅,萬曆最敏感、最擔心他政權不穩定被別人搶走,所以下旨督促兵部做戰事安排,戶部準備錢糧,戶部準備了一年多時間,把農業稅收守上來,才剛剛湊好打仗的錢糧,這一下又空了。
兵部製定了出兵計劃,明軍集全國之兵,分四路進兵;一路由駐守開原的守軍馬林帶三萬人馬由北向南;一路由浙兵、薊縣兵馬駐紮撫順的守軍杜鬆帶2萬人馬向東,楊鎬命令他們兩路在同一天會合二道關。
一路由李如柏率2萬遼兵同一路四川劉挺率4萬人馬,合攻女真老巢赫圖阿拉。
熊庭弼反對楊鎬的作戰計劃,認為女真兵強集中兵力都無把握取勝,分兵更是給女真有可乘之機。楊鎬罵他長他人誌氣,兵事不用他操心。兩人大吵一架,楊鎬是遼東經略統管遼東戰事,根本不管他的建議。
杜鬆離二道溝最近,他提前一天到達薩爾滸,心想我第一個到,如果取勝就是首功一件。看見東麵蘇子河對麵的界凡山有女真族人建城堡,就率1萬人馬渡過蘇子河,向建城的女真族人發起攻擊。
女真族人是全民皆兵,邊勞動邊練兵,見杜鬆殺來放下手裏的工具,從背上取下弓箭與明軍對射。明軍副將倒是機敏,率1萬兵馬在薩爾滸山上紮寨;一是如果杜鬆不敵他可以支援。二是如果杜鬆攻擊順利占領界凡山可以兩麵成掎角之勢,互相支援。
這時女真大隊人馬趕到,不管杜鬆一心攻擊薩爾滸明軍營寨。明軍都是南方兵,身穿單衣、單鞋,又是剛剛趕到,遼東寒冷早就吃不住,跟自己關係又不大,女真幾個衝鋒,箭頭又準、又狠、又遠,明軍頂不住了,開始四散逃跑,被女真追殺。
對麵的杜鬆見不妙想回援,建城堡的女真族人反向他進攻,杜鬆脫不開身,眼見1萬明軍被追殺,女真大軍解決完薩爾滸的明軍後,調頭越過蘇子河朝杜鬆背後殺來,兩麵夾擊之下杜鬆中箭身亡,2萬明軍全部被殲。戰鬥僅僅用了五個小時,這就是著名的明朝與女真決戰“薩爾滸”戰役。
第二天馬林帶3萬明軍氣喘籲籲趕到薩爾滸不見杜鬆,正在詫異,四周冒出等待多時的女真兵馬,一陣箭雨明軍倒地,頓時炸開了鍋,開始各自逃跑,被追殺死傷大半,馬林也被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