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一戰定乾坤(1 / 2)

說:“陛下、快令退兵,遼兵有新火器,不是咱們想象的軍隊。”

大順軍吹響了撤兵號,這種不對等的戰爭,無處使勁讓大順軍覺得憋屈,連對方的邊都沒沾到就要退兵,個個垂頭喪氣,還沒等大順軍完全退回來,遠處黃塵蔽天,馬蹄轟隆,遼兵第一軍團中軍4萬騎兵趕到,同前軍3萬騎兵向大順軍殺過來。

李雙喜忙說:“父皇快撤,我來斷後。”

李自成再好麵子也知道保命,提韁繩調轉馬頭就跑,劉中敏、宋獻策隨後。李雙喜率200禦林軍和退回來一部分2000千人,站在原地拉開弓箭等待遼兵;按同明軍的戰鬥計算,這支阻擊部隊完全可以抗衡七萬明軍。

遼兵並沒有跟他們死拚,在距離100米時緩緩停下,大順軍弓箭手無法與女真相比,個別幾個放出箭射倒幾個遼兵,更多的拉弓不放,因為他們射不到100米以外的距離。遼兵帶槍的4萬騎兵分成幾排呈扇形站好,大順軍摸不著頭腦,對麵火光四射,槍聲大作,再看大順軍士兵已經寥寥無幾,李雙喜呆呆的看著,猛然胸前一震,痛苦使他咧開嘴,流出一股股血水。

遼兵騎兵繼續追擊,李自成不敢想,這麼快雙喜就完了?這都是起義時八營的老兵,戰場上以一當十,無奈下又分出800人馬阻攔。遼兵一路追擊出10裏,戰馬實在跑不動了,才停下腳步。

一戰下來大順軍死傷4萬多,義子李雙喜戰死,連遼兵的邊都沒挨上,李自成萬分沮喪回到北京城。問道:“軍師你說遼兵用的什麼槍,難道不用裝彈藥嗎?萬人敵在空中爆炸,哪有這種炮?”

“陛下、傳聞當年遼王因造新火槍,進督造司,他走後一是造價太貴。二是用後不久被廢棄而停造。很可能到遼東改進用此槍才滅掉努爾哈赤。我們不知己知彼,輕視遼兵,造成大禍,想起老和尚的話,句句似珠,字字帶理,唉!天下將是遼王的天下,我們就是給他做嫁衣。”

李自成也暗悔道:“朕以前悔不該不聽軍師勸告,入北京城,進攻遼兵,把忠言當逆耳,望軍師不計前嫌,解危難於大順。”

“陛下、臣隻能盡人事,盼老天不滅我大順。應立即撤出北京城,向宣化進發,不能讓遼兵抄了我們後路,連長安都回不去,保得陛下在,大順還有機會重整旗鼓,二是命令劉方亮速速撤兵,由山西接駕,保陛下回長安。”

“那登基大典不舉行了。”李自成還做當皇帝的夢。

宋獻策一聽快暈倒了,命都沒了還要那虛榮幹什麼?可他也不敢說。“陛下、多待一分鍾就多一分危險,而且要拋掉輜重,輕裝前進,快速通過宣化。”

“那不行,還要靠這些寶貝養部隊,沒有錢怎麼打敗遼兵?”

來不及幹其他,李自成帶著從京城搜刮來的金銀財寶,浩浩蕩蕩逃出北京城,總共算來待了二十三天,臨幸的兩個貴妃留在了北京,兵敗退出北京城,之後再也沒機會來北京。

一路之上,宋獻策覺的奇怪,怎麼不見宣化守軍有信兵來往,田間秀幹什麼呢?招來傳信兵,帶信給田將軍,讓居庸關1萬守軍退回宣化,並準備迎駕。信送到後換馬立即返回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