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之上嗡嗡作響,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曆朝曆代都是如此,我朝如何改法?學子們之前所學且是無用?
科舉是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製度。是一種社會智商、能力的培養、挑選、使用社會性管理程序,他不變的操作步驟是:“逐級培養篩選、--對比淘汰”
明朝期間科舉考試製度已經完備,考試內容基本以“四書五經”為準,以“四書”文句為題,規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參照朱熹《四書集注》,以此禁錮人們的思想。
八股文:一四經、五書中的文句做題目,隻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義理,措辭要采用古人語氣,格式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製,句法要求對偶。八股文危害極大,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同時也把科舉製度引向絕路。
李斌見他們嘰嘰喳喳,也說不出所以然,說道:“我看可以多條腿走路;一在考題上有所改動,不限於四書五經,多考些實際的東西,便於理解的題目,少些死記硬背的內容。二鼓勵有特殊才技的人才入士,也可加分等方式,摒棄以前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尊重各行各業的技能人才。三允許商賈入士,同樣是人為何有貴賤之分?商人作生意也是勞動。
李斌的話剛講完,朝廷之上亂哄哄一團,幾千年來把商人看做最低下的人等,為讀書人所不恥,現在要與他們為伍,一時難以接受,紛紛不讚同此事。
裴文中說:“商人逐利,此風若在官員身上滋長,官場之上豈不皆為利往,誰來治理國家,安撫於民?”
李斌道:“太史公曾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官場之上爭逐名利還少嗎?朝廷不發薪水還有幾個上朝的,同樣是利,商家就為何不行?前朝貪汙腐敗遍布都是,還不是都為利。為了長治久安幹脆就把利合理化,拿到桌麵上來,國家需要利,沒錢怎麼富強?”
大臣們聽後個個目瞪口呆,李斌這套說法有理有據,但從未有人拿出來說過,就像有些事隻能做不能說,古人有種虛偽的文化,就是此類。
“就說這次商業稅,如果沒有這些稅收,怎麼免三年農業稅,用何來提高各官員的薪水?足已說明商賈對國家之貢獻。“
“當然不能操之過急,徐徐圖之,操作中加以改進,摸著石頭過河趟出一條可行的科舉之路。以後學子們要學以致用,不光要學文科,還要學習數學。”
“何為數學?”當時古人管數叫算。
“不、是算學,聽說有個叫徐光啟的寫了本《幾何原本》的,還有個叫宋應星的寫了本《開工天物》一書。”
裴文中說:“確有其事,徐光啟是與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合編的書,宋應星此人也在。”
“好、立即下文升徐光啟為戶部尚書,升宋應星為工部尚書,升朱庚為山西巡撫。”
“誰是朱庚?”
“就是我嶽丈,山西是他老家情況熟悉,就當作為商賈入士的試點吧。”李斌提升自己老丈人別人不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