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道家之憂(1 / 2)

吐納時首先要內心平靜,閉上眼睛,張口吞氣,同時意念想著吞進去的是天地之氣的能量,每次吞一大口到肚子裏,剛吞完氣後立即要用心去感受和觀察這團氣如何從外入內的,乃至如何被吸收的,每次吞氣的間隔慢一點,有時間去體會,直到吃飽才算一次做完,服氣做完了自然就會辟穀,辟穀是結果不是挨餓。

李斌學著吞了一口氣,什麼感覺都沒有,吃空氣能吃飽?老子放個屁還能養活人,這不瞎扯嗎?

道長接著說:“道家有本秘笈《雲笈七簽》中說: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夫、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形易則變化,變化則道成,道成則位仙。”

這意思是沒有七八年時間,練不出什麼。李斌泄了氣,用幾十年的時間在深山老林裏,每天靠吞氣過日子,這不是傻嗎!“請問道長練到何種地步?可否展示一下。”

“請王爺移步。”來到洞外老道吸一口氣,憑空一躍,達兩三丈高,猛然向前竄去,憑空在叢林中穿梭,隻見老道時不時拍拍樹葉。三個徒弟解釋:師傅借風和葉片的力量穿行於空中。不一會老道繞了一圈回來了,氣不喘、腿不軟麵色榮光。

光是這功夫就夠聳人聽聞了,不知老道還有什麼絕學?李斌真不敢相信憑辟穀能練到這種境地,看來老道並不是胡說,古人真有禦風而行的人,但在現代從未聽說過,都認為古人把武學一道誇大其詞,為何沒有傳下去?

“請王爺到洞內休息。”

重回洞內,有幾個小道給他沏了一杯茶,杯子用竹桶做的,李斌也實在渴了,端起來就喝。至清道長按住李斌的手臂說:“王爺請慢,此水滾燙大口喝恐傷脾胃,品茶要張大口卻小口抿,才是品茶之道。”說完示範了一下。

李斌才感魯莽,古人品茶就是品人生,苦澀中有甘甜,首先態度要誠懇,行為要端正,學著至清道長的樣子抿了一口,入口鮮醇甘爽,腹內一股暖流沁人心扉,又一道氣體從腹內回到口中,似乎無形中讓你回味,一股香氣布滿口中,香氣中又帶著微微苦澀,循環往複回味無窮。他以前也喝過許多好茶,從未有過這樣的體驗,不由問道:“這是什麼茶?有如此的妙處。”

至清道長說:“此乃峨眉山雪芽,均采自山林中的野生古茶,隻有黑水寺一處生長,一年隻有幾擔,由‘唐密茶道’焙製,它具有祛百疾、驅穢氣、延年益壽的功效,還具備了清心明目、領悟一切人生真諦的意向。宋朝詩人陸遊曾詩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減紅囊顧渚春。’的詩句。”

峨眉山是中國茶的故鄉,也是茶的原產地和發源地之一,峨眉山自然天氣奇特,素有“一日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特征。為不同氣候條件下生長的各種植物提供了繁衍生存的空間,為大量的野生古茶群落和人工茶園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李斌貪婪的喝了幾杯,邊喝邊叫好,至清道長皺著眉頭說:“王爺喜歡,貧道每年讓人送上一二擔,多則實在拿不出。”

李斌早等著這句話,急忙說:“那就謝謝道長慷慨解囊,我就笑納了。”

道長沉思半響說:“貧道有一事相求,如今道釋兩家同時在峨眉山建觀,道場、道觀被占多處,眼看佛教日益興旺,道家卻逐漸消退,衰落的態勢,請王爺在朝廷之上替道家說個一二,弘揚我道家遺風。”

李斌暗想怪不得我有求必應,原來在這裏,便說:“這事不是我說你,道家在社會上魚龍混雜,招搖撞騙之徒頗多,給百姓、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而這些道家除了傳道,給人們並未帶來何種益處,人們自然會選擇其它的教派,所以要想道教興旺發達應從你們內部解決,朝廷之上我隻能保證不反對道家的傳道,也不提倡那家教派的傳播,優勝劣汰按照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