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一驚:“並未發現中軍有何調動,哪來的部隊?人數如何?”
原來李斌給李如梅的密信中早就有布置,李如梅20萬大軍入湖廣,攻下大信後便分兵五萬到新州布防,所以攻武昌15萬軍隊絲毫未動。
“報都督、具體人數不祥,探馬50人被殺隻逃回數人。”
“對方肯定人數不多,速組織人馬攻下此山,告訴士兵們攻上山頭每人賞銀子十兩。”
李如梅派出阻擊的部隊大部分是步兵,三萬火槍手、2萬刀牌手,因河南離基地不遠,武器裝備配備齊全,這次帶了100門火炮,由很久沒出來的吳大朗率領,全權負責阻擊任務。火炮是他的強項,把100門大炮分層次、南北兩麵配備,在陣地中間豎一個指揮台用旗語指揮炮火和各兵種的防守。
洪承疇第一次進攻就動用五萬人馬,明軍在銀子的動力下紛紛往山上衝,一批石頭滾下來,砸死一些明軍,後麵的明軍又接著爬,石頭砸完了,火槍發揮了作用,但明軍人數太多前仆後繼。吳大朗指揮一部分炮兵支援,炮彈炸到攻山明軍的後麵部隊,使之接不上,便於火槍裝彈藥和槍管冷卻的時間。
洪承疇是名老將,雖是進士出身,曾在邊關十幾年,仗打過無數,經驗老道,看出問題所在。又派出2萬士兵加入戰場,不顧炮火的打擊衝進硝煙,跟上前麵的隊伍,這樣明軍不停的衝鋒,給吳大朗造成麻煩。
古時的火槍不是現代的連發槍,打完兩槍必須重新上彈藥,而且一支槍打到一定程度,槍管發紅再不能射擊,否則容易引起炸膛。吳大朗沒想到洪承疇一上來就給他個下馬威,明軍後續部隊不斷湧入,使他不得不命令炮火掩護,守在第一個山頭的部隊撤退到後麵休整。
明軍終於攻上山頭,全體歡呼,洪承疇命令再接再厲繼續進攻,心裏暗暗竊喜,平時士兵一個個都怕死,被他一激發潛力發揮出來,隻要攻下這兩座山頭,早已同安徽軍隊聯係好前來接應,就可以順利進入南隸。
突然聽到劇烈的爆炸聲,吳大朗調整部署,加大了對明軍的炮擊,半山腰的明軍一片片倒下,後續部隊被阻斷,前麵的明軍被火槍掃的不剩幾個,少數人屁滾尿流滾下山。上去的七萬明軍損失一半。
洪承疇命令停止進攻,親自到陣前對這士兵說,現在聽我指揮,前麵1萬人聽見第一聲號角就衝鋒,聽見兩聲號角就撤退,明軍衝到半山腰聽見兩聲號角,撒腿往回跑,這時炮火飛過來,結果打了個空,等到這麵旗語兵傳回去,已經空打了幾輪炮。
洪承疇又換1萬人衝鋒如法炮製,白白浪費了吳大朗上百顆炮彈,不得不停止炮擊。洪承疇悄悄把這3萬多人馬調回去休息,新派了3萬人換回前麵的3萬人,怕被發現讓2萬人埋伏在山下待命,還是讓1萬新來的士兵衝鋒,另2萬人準備。
這1萬人馬衝到半山腰,並沒有撤退,直接朝山上衝鋒,吳大朗接到旗語知道上當了,但隻有1萬明軍並不擔心。正想著洪承疇搞什麼名堂,接到旗語兵報告,明軍又上來1萬人,急忙命令開炮,誰知剛發幾輪炮就接到傳來的旗語,明軍又回去了。反複幾次白白又浪費了幾百發炮彈。
明軍又上來了,吳大朗不知怎麼辦好了,隻好先等等看,結果接到報告這1萬明軍衝上去了。吳大朗感覺不妙,第二個山頭布置了8千火槍、1萬刀牌手,與2萬明軍上去實力相當,再不能讓明軍增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