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會時間”,百姓都關心什麼(1 / 2)

“兩會時間”,百姓都關心什麼

大視角

每年年初密集召開的地方兩會都被視為全國兩會的預熱,透露著各地新的發展訊息。盤點今年地方兩會熱詞,不少群眾關心的問題有了推進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轉變職能,要成為改革排頭兵

去年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5年間增長了71倍。遺憾的是,改革發展帶來的GDP增長未能有效轉換為百姓的幸福感,這使得“改革”成為老百姓最關心的名詞。

在多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被提及的平均次數約在50次左右,許多地方更是將“全麵深化改革”單列出來,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各地紛紛對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繪就的改革藍本謀劃著“地方版”,改革舉措也更具創新突破性:上海把“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首要任務,四川提出“支持成都創建區域性金融改革實驗區”,廣東要求“開展負麵清單管理方式試點”……

今年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轉變政府職能上有了許多新招、實招。浙江提出,全麵推行政府權力清單製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研究製定省級政府部門一般不再直接向企業分配和撥付資金、不再直接向企業收取行政事業費的具體辦法。北京要求嚴格控製機構編製,財政供養人員隻減不增。上海則將最大限度減少審批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完成行政審批涉及的評估評審清理,對保留的審批事項全麵實行標準化管理。

90%居家養老,要社區支撐

近來“失業”“社保”等問題漸漸淡出公眾的視野,但是“養老難、入托難、出行難”又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設計的“9064”養老新模式,要求在2020年實現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的協助下通過居家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照顧養老,另外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四川、廣東的目標是在2015年實現90%的老年人通過自我照料和社會化服務實現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通過社區組織提供的各種專業化服務實現社區照料養老,3%的老年人通過入住養老機構實現集中養老。

各地代表委員都認為,中國式居家養老模式,必須基於有效的社會支持體係,尤其是有力的社區支持係統。山西省人大代表胡貴雲“關於繼續全麵推進基層居家養老工作”的建議提到,政府應加強對惠民資金用於居家養老工作的領導和指導,最大限度、最大範圍讓老年人享受到關愛。四川省政協委員趙英則認為,政府更應積極引導、培育社會組織為居家養老服務,通過政府購買家政服務、康複理療、心理谘詢等養老服務,讓更專業的隊伍來照顧老人。河南省工商聯在一份集體提案中也表示,建議探索通過適當減免個人所得稅和補貼房租、水、電、煤氣費等形式,引導鼓勵子女或親屬與老人就近居住,為自家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