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爭雄,諸侯失敗原因探究(1 / 1)

亂世爭雄,諸侯失敗原因探究

2015-9-15 16:53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亂世出英雄,許多家喻戶曉的人物如曹操、劉備、孫權、周瑜、諸葛亮、趙雲等英雄人物映入眼簾。但是,亦有諸多亂世梟雄雖然以失敗的命運退出曆史舞台,如袁紹、袁術、公孫瓚、呂布、劉表等,他們在漢末三國曆史上亦曾大放光輝,本專題試圖分析曾經風光一時的亂世梟雄失敗的原因。

袁紹的戰略錯誤

袁紹“好謀無決, 有才而不能用, 聞善而不能納”。因此, 可以說他的戰略錯誤與他的內在不足有關係, 而這恰好與曹操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

論袁術戰略選擇之失誤

“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的確,袁術在麵臨重大戰略選擇時屢屢失誤,最終導致其敗亡。

論呂布的失策

“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複,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再論公孫瓚

“瓚遂驕矜,記過忘善,多所賊害”;“公孫瓚保京,坐待夷滅”。

劉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

劉璋失益州新論

“厚為無用之別名,非忠厚之無用,忠厚而不精明之為無用也。劉璋失豈在仁,失在仁而不智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