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當空,夜色已深,單經在王門眾人的擁護下,騎著高頭大馬疾速地朝營地奔去。
本是初次騎馬的他卻是如此的熟練,竟然沒有感覺到一絲的顛簸。他這才想起自己的身世:單經,字元仲,幽州樂浪郡人,自幼弓馬嫻熟,善使長槍。漢疆北域屢屢為匈奴所犯,他跟隨公孫瓚前往討伐,立下戰功,官任左軍司馬。在曆史上單經曾被公孫瓚任命為兗州刺史。後來袁術與袁紹有隙,術求援於瓚,瓚使單經屯平原,劉備屯高唐,陶謙屯發幹,以逼紹。曹操與紹會擊,皆破之。
如今他正是與公孫瓚來此討伐漁陽張純,而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則是在漁陽郡城外。
一路狂奔,單經仔細地回想起了自己的一切,以及和這個時代所有有關聯的一切……
再疾速奔跑了十幾裏之後,王門便抬手指向了前麵的一處營寨,歡喜地叫道:“將軍,看,前麵就是咱們漢家的大營了!”
單經在馬背上向前眺望,但見一座氣勢宏偉,布局奇妙的營寨,在不遠處的山坡上出現,寨內燈火通明,旌旗密布,刀槍林立,巡邏的軍士高舉火把絡繹不絕,橫向綿延而出數裏地。
他沒有說話,隻是靜靜地跟在王門的身後,讓王門將他帶入漢軍營寨。還沒有到達寨門,守備營寨的士兵便在火光的映照下看見了單經等人打著漢軍的大旗緩緩駛來。
士兵們急忙打開了營寨的寨門,放單經等人進入。剛進寨門,一名身材魁梧,雙臂粗大的軍校便過來拜道:“末將參加單司馬!”
單經見勢,趕忙回應:“快快起身。”
此刻的單經對眼前的這個魁梧軍校,有些莫名的好感,可能因為這人的長相過於雄壯,頗具猛將之姿吧,所以自己不由得對來人比較敬重。
當仔細打量一番後,一段記憶浮現腦海,眼前的這名軍校,名叫秦武,是自己的部下,對自己很是忠誠,官任屯長。
看著秦武,單經心內頗為高興,微微一笑後,麵向王門等人道:“汝等先各自回營,本司馬去見公孫大人!”
“諾!”
王門眾人齊齊拱手一拜,隨即各自回營而去。
待王門等人走後,單經又朝秦武道:“汝且回我營中等候,有要事相商。”
秦武諾聲回應,立於一旁,準備恭送單經遠去,自己再回。
單經下了馬,一名軍士當即過來替他將馬牽走。撇過頭再看看秦武,這個自己的心腹,他的心中真是喜悅。
往前而走,還沒到中軍主帳,單經便能遙遙望見大帳內有一英姿煥發的魁梧漢子端坐在正中,手裏捧著一卷竹簡,正在津津有味的品讀著。
他剛走到大帳門口,護衛在帳外的兩個士兵臉上便現出了驚喜的表情,齊聲叫道:“見過單司馬!”
大帳中的漢子聽到外麵的聲音,微微抬起了眼皮,定睛看見單經站在帳外,急忙放下了手中的竹簡,一臉驚喜地站了起來,大叫道:“元仲?你……你還活著?快入帳來!”
單經見那漢子三十多歲,身材偉岸,雙臂如柱,臉龐瘦削,線條剛直,頦下幾綹清須,英武中又有一股豪氣之狀,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正閃爍著喜悅的光芒,背後的一麵大旗上清清楚楚地寫著“白馬將軍”四個大字。
是公孫瓚,真的是公孫瓚,那個殺的匈奴與鮮卑人聞風喪膽的白馬將軍,東漢末年名震天下的強大軍閥!
單經心裏激動,萬分激動,親眼目睹到曆史上的英雄,讓他的內心澎湃無比,喜悅無盡。
激動的心情催促著他大踏一步,走進了大帳,朝著公孫瓚立即俯身拜下:“末將單經,參見大人!”
這隆重的一禮,如果說作為現代人的韓星是絕對做不出來的,但是自己如今是單經了,這一拜完全是出於自己對於公孫瓚的仰慕和欽佩。
公孫瓚急忙走到了單經的身邊,看到單經一身青色的輕便戰袍已被撕得稀爛,汙穢不堪,肩頭、胸前、腿部都血跡模糊,腳上的戰靴也脫落了,光著一雙淌血的大腳。
他驚喜之餘,心中也生出了一聲感慨,也顧不得單經身上的血汙,便伸出雙手,在單經的肩膀重重地拍了一下,話語平淡地道:“回來便好……回來便好……”
單經能夠覺察出公孫瓚對他的重視,頓首道:“末將未能取得賊首,心中已是愧恨不已,如今又讓大人如此牽掛,真罪過也!”
“元仲啊,汝乃有功之人,本將心裏明白。等到平定了張純之亂,本將定當上報劉大人(指劉虞),保你加官進爵。你今番得以安然無恙的回來,這比什麼都好,你也累了一天了,暫且去清洗一下,好好休息,明日午時中軍帳集合,隨本將再次攻打漁陽郡,定要將那張純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