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朱公偉領軍攻宛城(1 / 2)

“嗯?這是何人的軍馬,朱郎將麾下並無姓單的將軍啊?”盯著前來援助的那支漢軍,孫堅的麵龐上滿是疑惑。

但眼下不是考慮此事之時,趙弘雖死,但還有不少賊寇還在殊死頑抗,戰場還需要他。

躍馬提刀,孫堅將心頭疑惑壓下,繼續衝入賊眾中奮殺。

黃巾餘寇此刻的人數與漢軍相差巨大,他們原本在裝備與訓練上就與漢軍有所差距,如今人數也不占優勢,那結局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

“殺啊……”

戰鼓轟轟,喊殺震蕩四野,數千名漢軍騎士在單經與劉備的率領下奮勇爭先的衝入亂戰中屠賊,馬蹄聲無情地叩擊大地,天地間隻有戰馬在嘶叫,隻有黃巾賊寇在痛苦呻吟……

血戰激人奮勇,陣中單經與劉備並肩而戰。銀槍如蛇信般不停吞吐,身前賊寇一個個倒下;劉備雙劍翻飛,如剪而出,一名名黃巾餘寇遇著他便是隻有一死!

劉備尚且如此奮武,他的兩位兄弟關羽、張飛則更加勇逞神威。以關羽武聖之名,以張飛驍猛之稱,哪有賊寇能夠與他二人抗衡?

青龍刀隻要掠空一揮,數顆頭顱便是橫空飛起。丈八蛇矛隻要破空一撩,必是鮮血飛濺,慘嚎連連。

當然,單經麾下將士也絕非庸俗之輩,嚴綱、徐榮、郭援、卜己、晆固等人之勇雖及不得關、張二人,但也遜色不了多少。失去主將並喪了大勢的黃巾賊寇在驍勇的漢軍眼裏隻能如螻蟻般被踐踏,被碾壓!

當股股朔風如刀般襲掠戰場,當一陣陣烽煙燎燎升騰於莽莽蒼穹之下時,宛城西門城下已然曠野寂寂,黃巾趙弘一眾賊寇皆被漢軍屠盡,沒有一個人走脫,戰鬥的結束隻用了不到半炷香的時辰。

大戰結束,孫堅領著麾下四條大漢,向單經與劉備駛來,抱拳道:“得兩位英雄出手相援,孫堅感激不盡,敢問尊姓大名?”

單經與劉備同時於馬上躬身回道:“在下單經單元仲(劉備劉玄德),有幸得與孫將軍並肩誅賊!”

孫堅聞言一動,虎目之中掠起一縷驚歎,肅聲而問單經道:“足下莫非就是攻破廣宗並斬下張角首級的單經乎?”

單經微微點頭,施然拜道:“正是在下!”

“久仰大名,孫某幸得相見呐!”

“孫將軍言重矣,單某一介凡夫俗輩,何值敬佩。倒是孫將軍的大名,某與玄德兄神馳已久啊!” 對於孫堅這等英雄人物,單經絕不會隻是表麵上恭維對方一番,他的話語十分真摯,他是打心底裏敬慕和欽佩孫堅。

在羅貫中所寫的《三國誌通俗演義》上,孫堅的故事不是很多,但卻表現出了他的驍猛與果敢,雖然被抹掉了許多事跡,但表現也是尤為出色。

而在正史上,也就是陳壽所著《三國誌》之中,孫文台的事跡卻十分令人敬歎。盡管他的人生在近百年的三國亂世中很短暫,但卻綻放出了最為耀眼的光芒。

連撰記者陳壽對他的評價也是頗高,原文評論:“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對於這等英雄豪傑,單經隻能注目凝視,將這位漢末英雄與吳國開創者的英朗麵龐牢牢烙印在心底。

話音落下不久,單經的目光落在孫堅身後四條大漢身上,朗聲問道:“敢問這四位乃何許人也?”

孫堅回身指向四人道:“他們皆是孫某部屬,乃祖茂、程普、黃蓋、韓當四人。”

“真虎士也!”

單經用誠摯的目光打量四人,豎指振聲稱讚。

熟知三國的都知道,這四名將士皆乃武勇過人之輩,四人中除了善使雙刀的祖茂祖大榮,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為救孫堅而身死,餘下程普、黃蓋、韓當三人都成了吳國的開國元勳,一生之中戰功赫赫,名震天下。

先說右北平土垠人程普,程德謀,一杆鐵脊蛇矛使得順風順水,堪稱吳中一傑,一生中先登無數,因最年長,先出諸將,時人皆呼為程公。

再說零陵泉陵人,故南陽太守黃子廉之後,黃蓋,黃公覆,一根鐵鞭更是橫掃江東。而且黃蓋姿貌嚴毅,善於養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赤壁之戰所施展的苦肉計為千古傳唱。

最後說遼西令支人韓當韓義公,一柄巨闕劍吳中難有比肩者。加之他極其善於弓馬,有膂力,從追隨孫堅開始便是每戰為先,數犯危難,常常陷敵擒虜。

這樣名傳千古,青史留名的江東虎臣,遠比單經目前麾下之將驍勇多智,孫文台有此四名虎士,單經自然免不了心生羨慕。如果說這四人屬於自己,那自己的勢力不知又要壯大多少。

聽聞單經稱讚自己麾下四將,孫堅自然是喜不自勝,當即吩咐四人率軍打掃戰場繼續圍堵城下,而後領著單經與劉備等眾往見朱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