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溫統步騎十萬出洛陽後便一路疾行,十餘日後方才趕到了長安。
此時的羌胡叛軍還未進犯到此,張溫遂不駐軍長安,而是引兵繼續開拔行進,準備去往美陽城拒守禦敵。
大軍一路行進,行了七八日便到了美陽城。
美陽為縣城,乃秦孝公十二年(前350)所置,屬內史。
西漢高帝元年,美陽縣歸西楚封國雍國,明年屬內史。
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歸右扶風轄領。新莽時屬扶風縣都尉大夫府。
東漢後,美陽縣仍屬右扶風轄領。建武二年,為好畤侯耿弇封地。
美陽雖隻是縣城,然因其地理位置重要,乃入長安之必經之地,所以其城比一般縣城都大,城設三門,城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圍繞城池,算得是一座堅城。
因此,張溫才會率部屯於此處扼守禦敵。
軍到美陽,張溫當即下令軍兵百姓一麵修建城牆,穩固城池,一麵於城中籌備各式守城器械。
時過半月,北宮伯玉等羌胡聯軍也到了美陽,眼見此處已被張溫統軍守住,麾下羌胡聯軍也遠行疲憊,北宮伯玉遂率軍離城二十裏紮下營寨,準備稍作歇息,然後聚眾商議取城。
……
美陽城府衙。
張溫得知北宮伯玉等羌胡叛軍已到,並且於美陽城外二十裏處安營紮寨,當即召令麾下所有將校於府中商議禦敵之策。
“諸位,今叛軍已至,且立營於城外二十裏處。大戰將發,諸君有何勝敵對策?”張溫為人正直,素有忠烈之稱,隻可惜此人乃文士出身,不曉戰事,故征伐決陣之事,都隻得依仗麾下將士。
他的目光充滿希冀的掃視著眾人,期待著有人獻上可用之策。
一眾將校軍官默然一陣,副帥執金吾袁滂起身道:“回大人,羌胡素來驍勇,今聚眾十餘萬,兵威正盛,其勢滔天,依我之見,我軍隻可日夜扼城而守,萬不可出。”
袁滂此言一出,頓時便有幾名將校暗暗點頭,深為讚同。
然卻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眾將中,董卓聞言卻是極為不屑,瞪起一雙幽暗的眸子,發出一聲極不和諧的冷哼,旋即也不理睬眾人如何看他,傲然的站起身來,放聲道:“袁大人之言乃怯夫之為也,恕卓不敢苟同!”
董卓乃隴西人氏,常與羌人來往,故此一身皆是剽悍之性,要他據城龜守卻是萬萬做不到。
張溫心下本無主意,眼見董卓說出此言,似乎另有諫言,趕忙問道:“仲潁有何高見?”
董卓嘴角微微一咧,掠了袁滂一眼,旋即肅聲道:“今叛軍初至,一路長途跋涉其軍甚疲,我軍當趁其初至立足未穩,反守為攻,夜襲其寨,如此必獲大勝!”
“這……”聞聽董卓之言,張溫不由一陣愕然,若說聚兵守城他有把握保住城池,若說出兵襲賊,他卻難下決斷了。
“董破虜之言誠為高見,末將亦乞大人出兵夜襲,挫敵膽氣!”眼見張溫難下決斷,蕩寇將軍周慎突然起身進言。
周慎此人乃武人出身,骨子裏也與董卓一般,滿是殺伐脾性,他也隻願將敵人一舉擊破,哪願龜縮城內,做個守城之士,所以董卓的建議與其簡直不謀而合。
“兩位將軍言之有理,不知單威烈是何主意?”張溫朝著董、周點了點頭,為人謹慎的他沒有立即同意兩人的建議,而是將目光看向了一言不發的單經。
在他看來,單經曾擊破張角,深有機略,此時此刻說不定有新的主意。
單經此次隨征,並不急於建功,甚至還想這一次自己就做個龍套角色算了,自己之前剿了張角,風頭已經太盛,今番伐戰可不能再多露鋒芒,否則樹大招風。
但眼下張溫既然詢問自己,那自己也不能默然不言,心下暗暗思慮一番,隨即起身回道:“袁大人與董周二位將軍所言,各皆有理,然以末將愚見,董周二位將軍之言更為可取。”
單經此時心下也無甚主意,更別談有什麼勝敵良策了,對於袁、董、周三人的建議,他還是比較讚同董、周兩人的建議,因為二人所言很符合用兵之道。
縱觀曆史上的諸多戰役,趁敵初至立足未穩之時,發動出其不意的夜襲得勝之列可不在少數,所以董卓的建議單經覺得可取。
董周二人聞聽單經也同意出兵夜襲,兩人不由同時朝他投來一絲感激之情。
其實董卓與單經也算得上是老相識了,兩人一起參加過黃巾討伐戰,彼此之間未曾結過怨,此番單經言語又順了他的心意,他的心中不免對單經更多了幾分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