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緣城、祝奧、祝臂這三個人,也許大多數的人並不認識,因為他們在曆史上並無太大名氣,非熟知三國曆史之人定然對他們聞所未聞。
在曆史上,此三人都是漢末時期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各有部眾千餘。
他們是在中平年間張角造反時而成立的反漢勢力,當時由於黃巾軍的強大,漢王朝受到一時的重創,天下遂震動不已,由此,各地豪帥暴徒便紛紛趁著大漢動亂不堪之際,一發迎合張角揭竿而起。
不過,大半的起義軍雖是表明迎合張角起義,但事實他們卻並不歸屬張角統管,而是各自率領部眾形成獨立的勢力,打著推翻東漢暴政的口號與漢王朝作對。
緣城與祝奧、祝臂兩兄弟便是在那時組建而起的勢力,不過由於黃巾失敗後,各地的起義軍便都偃旗息鼓的隱秘了蹤跡,或霸山為王翦徑山野,或改名換姓依附地方豪強。
單經作為穿越者,熟知漢末三國的曆史,自然也就知道這三個人的來曆,隻是他沒有想到,這三個人竟然出現在了自己的轄區內作亂。
依照曆史記載來看,單經對耿苞所用的理由也算得上是半個事實。
耿苞也自是信了單經之言,又想起黃巾作亂時對百姓所造成的莫大傷害,頓時憤憤不平,諫言道:“賊等既為黃巾餘孽,主公當下令出兵,征剿逆賊,保我廣陽百姓之安寧!”
“嗯,先生且回去歇著,明日一早,我便親率軍馬前往征剿!”有賊就得征剿殲滅,這也是單經初來到這個時代便已然立下的誌願。
“諾!屬下告退。”耿苞揖手一拜,旋即轉身而去。
心中放了有關剿賊的事情,單經也沒了逗趣念蝶與其嬉戲的心思,當夜隻簡單的與念蝶敘聊了幾句久別之情,便在念蝶的伺候下安歇了。
次日,東方的晨曦拉開黑夜的帷幕,露出了微微的亮光照耀天地。
一大早的,單經便整裝披掛的召集麾下部將商議前往軍都縣駝峰山剿匪的事宜。
太守府議事大廳。
單經頂盔貫甲的高坐主位,階下排列著兩排將校文臣,左一列乃趙雲、夏侯蘭、王雙、裴元紹、卜己、周倉、傅士仁、管亥、蔣義渠、焦柄十人;右一列乃劉放、耿苞、秦武三人。
至於白繞、嚴綱、廖化、郭援、晆固五人,此時已然不在此處,他們早在昨晚便啟程回歸各縣處理事務去了。
見人眾到齊,一幹文武肅容而立,單經心下不由感慨萬分,想想自己初至漢末之時,不過是公孫瓚手下一名官卑名微的小將,而現在卻成了坐擁一郡之地,麾下文武皆有的太守。
聯想到這些,他的心中在感慨得同時也升起了一絲意氣風發之感。
肅容掃視諸人一番,單經清了清嗓子,鍾聲道:“諸位,昨夜耿先生報說軍都縣的駝峰山有賊匪劫掠客商,而且還兩次聚眾攻掠縣城,吾意出兵前往征剿,不知諸公誰願同去?”
“主公,趙雲願往!” 眾人中,趙雲當先出列。
緊接著,夏侯蘭也挺身而出,抱拳道:“某亦願同往!”
趙雲與夏侯蘭新附單經,初入廣陽軍的倆人,一則急於建功,二則是想在單經舊部麵前有所表現。
好在其餘部將也知兩人心思,所以並沒有人出來與他二人爭功。
單經點點頭,嘴角掛起一輪讚許的笑意,朗聲道:“好,子龍與夏侯蘭勇氣可嘉,就著你二人點兵六百,隨吾前往剿賊。”
“諾!”兩人相視一笑,興致勃勃地抱拳一拜,旋即便點兵而去。
……
一炷香的時間過後,趙雲與夏侯蘭已然點集六百軍馬立於城門口處等候單經。
不一會兒,單經手縱銀鳴槍,坐騎潛龍獸,披著那領單嬰縫製的素錦雲袍,在劉放的陪同下駛到了城門口。
“主公,在下聽聞駝峰山賊匪近千,人多勢眾,加之他們有地理之勢作為仰仗,主公隻點六百人馬前往,隻怕難以取勝,還是點集軍兵一千,方可保萬無一失。”出兵在即,劉放不由麵色有些憂慮起來。
對於單經隻點六百人馬前去攻打拒山而守的近千賊匪,他左右思量都覺得勝算不大。
對於劉放的擔憂,單經卻是看了他一眼,回之一笑:“子棄不必擔憂,今有子龍與夏侯蘭相助左右,六百軍兵討賊足矣,先生隻需在郡中備好酒宴,等候吾軍凱旋歸來。”
“主……”
“先生勿需憂慮,子龍雖是不才,但對付一群山野草寇還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