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吳崇義攜令到廣陽(1 / 2)

何進從京師差人前來,必然不是尋常之事,光從時間上來看,單經已然猜到,此番必是何進遣人攜書前來詔令自己統兵入京剿除宦官之事。

當下單經不敢半點懈怠,趕忙喚了趙雲、高順二人離了集市,隨同劉放急忙奔回府衙。

四人回到太守府後,單經將潛龍獸交付於趙雲,吩咐他與高順先回軍營挑選出五十名精壯甲士作為龍騎營的最初人員,隨即便與劉放一同去見何進所遣的信使。

來到太守府大廳內,單經見到了何進遣派的信使,這是一名年紀大約在二十六七歲的精壯漢子,他麵色剛毅,雙目炯炯有神,頭上戴著鐵盔,雄健的軀體上貫著一副魚鱗甲。

光從此人的裝扮與氣勢,單經可以斷定,此人絕不是一般的軍將,定然是何進麾下的重要人物,隻是他到底姓甚名誰?單經則不得而知了。

打量了此人幾秒,單經躬身作揖道:“廣陽郡守單經,不知將軍遠來,因此未曾遠迎,不到之處,還望將軍恕罪。”

“都亭侯言重了。”何進信使同樣揖手回禮,朗聲道:“某是大將軍麾下吳匡,今特奉大將軍密令,給都亭侯送來大將軍親筆書信一封。”說罷,探手入甲,取出信箋遞給單經。

此必入京剿除宦官的詔令了。

看著遞來的信箋,單經心下立時有了判斷,雙手接過,隨即便攤開細細覽視,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這封書信正是何進命令自己即刻統兵入京,剿除十常侍的軍令。

在書信中,單經看到此次誅剿宦官的外郡兵馬共有五路,除了自己這一路之外,何進還詔令了前將軍西涼董卓駐軍於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泰山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另外還有東郡太守橋瑁駐軍城皋,最後是並州刺史、武猛都尉丁原駐紮於孟津。

何進召五路外郡軍馬剿除十常侍,這聲勢可謂不小。

單經看完了書信,微微搖了搖頭,心下也不由一歎,想何進權傾一時,心中懷誅奸壯誌,可終究還是逃不開命運的齒輪,走上了赴死的絕路。如今不用想都知道,此時的張讓、趙忠等輩十之八九已經收到一些風聲了。

而何進這位大將軍,命將不久矣!

“大將軍將命,末將單經謹遵,勞吳將軍回複大將軍,單某十五日之內必召集軍兵前往京都聽令。”將書信看完,收入懷中,單經立馬朝著吳匡表明態度,不管何進結局如何,目下自己都不可能不遵奉何進的軍令。

首先這是形勢使然。其次,入京剿除宦官,乃大義之舉,能為天下百姓鏟除為惡閹黨,是男兒大丈夫應有的作為,隻是京都危機四伏,魚龍混雜,稍有不慎便會落得身首異處,所以自己入京之後需得小心行事。

而對於單經的應命遵從,吳匡也是早就預料到了,雖說目前各地亂不可言,州郡之間也是明爭暗鬥,十常侍權勢布於天下,但何進身為一國的大將軍,大漢十三州內,還是有很多的人依然會聽令於何進的詔令。

因此,吳匡顯得很是雲淡風輕,隻淡淡地道:“將軍既然應命,還請早些動身進京,某使命已成,就先告辭了。”

“吳將軍且慢!”見吳匡準備離去,單經趕忙攔阻道:“今天色將晚,將軍遠道而來,單某還未曾為將軍接風洗塵,盡一盡地主之誼,這如何便好讓將軍就此離去,還是在單某的廣陽郡將歇一晚,明日再回去如何?”

“這……恐怕多有不便,大將軍還等著某回京複命呢。”吳匡有些猶豫。

“吳將軍不必憂慮,隻歇一晚,有甚打緊。單某久聞將軍大名,今日既有幸得見,如何能不與將軍暢飲豪談一番,請將軍切勿推拒!”單經誠意十足的再次出言挽留,對於吳匡他很有結交之意,因為若能結交到此人,對自己來說有大益而無小害。

熟知三國的都知道,何進部下多有奇謀智計之士,猛烈壯傑之輩。

諸如荀優、陳琳、何顒、張津、縫紀、蒯越等著名謀士,袁紹、袁術、鮑信、劉表、王匡、淳於瓊等一時之傑,連太祖曹公亦是屬於何進麾下。但他們這些人卻都不是何進親信,在何進的麾下,隻有吳匡、張璋這兩個武將才是何進心腹。

此二人在曆史上的事跡雖是不多,但這二人卻隨同袁紹等人幹了一件大事,那便是誅剿了為禍大漢的十常侍。因此,隻這一件事情,便讓他二人在曆史的舞台上耀眼的閃光了一次,讓後世之人多有識得他二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