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大會
崇禎八年(1635)正月初六日,起義軍陷滎陽。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裏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大會於滎陽,議拒敵。眾采納李自成“分兵定所向”之策,以革裏眼、左金王擊川、湖兵;橫天王、混十萬戰陝兵;羅汝才、過天星扼河上;高迎祥、張獻忠與李自成等略東方;老回回、九條龍往來策應。後因陝兵銳,又增射塌天、改世王。明廷調西北邊兵及南兵七萬餘往河南會戰,命五省總督洪承疇出關統率,以山東巡撫朱大典協攻。
農民軍攻陷鳳陽 崇禎八年(1635)正月十五日,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部農民軍乘勝攻下明中都鳳陽。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裏。農民軍攻占鳳陽以後,毀皇陵樓殿,焚龍興寺,殺宦官六十多人,斬明中都留守朱國相及官兵幾千人。農民軍樹起“古元真龍皇帝”的大旗,合樂大飲,慶賀自己的勝利。
農民軍圍桐城
崇禎八年(1635)二月,在張獻忠攻取江北許多城鎮後,洪承疇忙率軍傾師出潼關,布置圍剿農民軍。時農民軍在蘄、黃、汝寧、歸德之間展開大規模的流動作戰。明應天巡撫張國維東西奔擊,忙於應付。初五日,農民軍圍困桐城(今安徽省桐城縣)長達數日,不克走之。
新餉虧額
崇禎八年(1635)四月初二日,戶部言,崇禎八年新餉,除蠲羌外,酌解部六百八十萬石,歲出七百八十六萬石,額少七十萬餘石。
川兵變於樊城
崇禎八年(1635)春四月,總督洪承疇至汝州,令總兵鄧玘戍守樊城,防漢江。鄧玘不善馭軍,多克餉,軍心不附。崇禎八年四月二十六日,其部將王允成以克餉聚兵鼓噪,殺鄧玘二仆。鄧玘懼,登樓越牆,誤墮火巷,被焚死。
商州之戰
督師洪承疇以奏限於崇禎八年(1635)六月剿平農民軍,期已迫近,遂率賀人龍、張全昌等西行,下令曹文詔由閿鄉取山路直插雒南、商州奔襲農民軍,然後再經山陽、鎮安進入漢中。時農民軍離商州城三十裏劄營,滿山篝火。五月初五日,曹文詔率部偷襲農民軍,農民軍敗走。
張獻忠攻潁州
崇禎八年(1635)正月初,滎陽大會之後,張獻忠與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農民軍按定議向東發展。時明軍江北兵單,防禦空虛。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安徽境內。攻取固始、霍丘、壽州。初十日,張獻忠部攻克潁州。農民軍兵鋒直逼明龍興之地鳳陽。
出帑金助剿餉
崇禎八年(1635)正月二十五日,出帑金二十萬兩助剿餉,貯於開封,為會兵適中之地。出太仆寺金十萬兩輸西安,又留本省餉十萬兩。其湖廣餉十九萬兩資鎮筸等兵。四川留四萬兩,又鹽課二十萬兩貯於淮揚,防寇逸。
張獻忠攻潛山
崇禎八年(1635)正月,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部攻占鳳陽後,張獻忠與李自成不合,乃分軍東走。初攻廬州(今合肥)不克,轉攻舒城又不克。二十三日,獻忠率軍攻下巢縣。越四日,又襲取廬江。明日又兵下無為州,殺知州張化樞。二月初一,張獻忠率軍圍攻潛山,克之。殺知縣趙士彥。
張獻忠攻取羅田
崇禎八年(1635)二月初春,張獻忠連下太湖、宿鬆,所過太和、霍山、六安、毫州悉被攻取。羅田界湖廣、江北之交。張獻忠部繼攻下宿鬆後,又連克徐州及虞城、商丘、汝寧、真陽、新蔡,試圖打開經河南北上明兵力空虛的陝西通道,遇到阻擊後,又轉而南進,二月初四日,其別部攻下羅田,打開通往湖廣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