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夢言是一個孤兒。

6歲生日的那天爸爸媽媽帶著她一起開車去海邊,那時她很興奮,她迫切的想看見電視裏才能看見的那一片藍色的有鯊魚的“水族館”。

但是車禍又是那麼的突然,貨車開過來的時候後,爸爸拚命將車衝向了花壇,媽媽抱住了她,然後她隻記得轉了好多圈。爸爸開始不說話不唱歌了,媽媽用手蒙住了她的眼睛,一直輕聲地告訴她,爸爸媽媽在跟她玩遊戲,夢言要乖乖地不哭,等著爸爸來找她們。夢言很聽話,一直乖乖地待在媽媽懷裏,後來她聽見了電視裏的紅色“救火車”的聲音。她低聲地叫媽媽想告訴她,她實在忍不住想睡覺了,可是媽媽不說話了。

後來的事情夢言不太明白,她隻記得爸爸媽媽躺在了一個木頭做的屋子裏,家裏的親戚們都不太願意跟她說話。隻有奶奶生氣地跟她說,是她害死了爸爸媽媽,氣死了爺爺。夢言好像感覺到大家都不喜歡她了,大家都不要她了。

後來夢言換了一個家,那裏有好多小朋友,還有好多穿粉色衣服的大人。夢言有自己的一個小床,有一個裙子破了一個小洞的芭比娃娃,但是她卻看不見爸爸媽媽了。後來夢言不願意說話,也漸漸地沒有小朋友喜歡跟她說話了。

夢言慢慢地長大了,她知道了自己現在待的是孤兒院,知道小時候發生的是什麼事情,知道爸爸媽媽不會回來了,知道奶奶不要她了。她不難過,因為園長說了,她的命是爸爸媽媽拚命保護回來的,她是在為爸爸媽媽活著。夢言變了,她變得成熟,她開始不怕黑夜,不怕一個人睡。她會自己穿衣服係鞋帶了,孤兒院的園長總是誇獎她,說她很懂事。

後來還有一個小朋友願意跟夢言一起玩秋千了,夢言很開心。他叫顏森,據說他從一出生就被家人扔在了孤兒院的門口,院長撿到他的時候他很乖,不會哭。顏森是一個很懂事的男孩子,也可能是因為在孤兒院長大,所以他對爸爸媽媽這個詞不是有很大的興趣,也許在潛意識裏他把院長當成了自己的親人。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成長地很陽光,很受孤兒院其他小朋友的歡迎,儼然成了“老大”,也正是因為顏森開始和夢言一起玩,沒有小朋友回來欺負夢言。

顏森說,以後他就是她的大樹。

在後來的10年裏,夢言和顏森在孤兒院裏一起長大,顏森總是照顧她,把她當成了“公主”,夢言現在還是會時時地想起在那個時候的日子,她想,其實在那個時候,顏森就應該住進了她的心裏吧。

夢言是一個很安靜很愛看書的女生,在孤兒院裏的時候,顏森總是幫她借到課本。夢言看書也很快,她靠自己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顏森也很開心,但是很快夢言就開始發愁了,她知道學費生活費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顏森看著消沉的她,摸了摸她的頭發說,別怕,有我呢,我打工可以賺錢供你讀大學。

顏森比夢言大3歲,3年前就已經搬出了孤兒院,在一家咖啡店做服務員。他經常會回來跟孤兒院的小兄弟們講外麵的世界,也經常會跟夢言帶一些書回來。

聽到顏森的保證,夢言很開心,她自私地想,是不是這樣,她就又可以經常和顏森在一起了呢?

18歲生日那天,夢言在院長的目送中走出了孤兒院。她回頭看了看陪伴了自己12年的孤兒院還有那已經白發蒼蒼的院長,她突然有一絲難過,但更多地是解脫。

回過頭,顏森在一棵楓樹下笑的很晃眼。夢言飛快地跑了過去。

以後,就是我們兩個人了呢。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