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紀末期大爆發的能量,遠非我們現今的火山爆發所能比擬,從大麵積火成岩凝固的德幹高原到遼闊大洋盆的出現,其熔岩噴發猛烈程度可想而知了。噴發時隆隆的轟鳴劃破本來寧靜的天空,滾滾的煙塵使世界陷入一片昏暗之中,生命樂園變成了死亡地獄。在大爆發後地殼膨脹分裂形成了現在的大陸和大陸架,原先曾經廣布繁盛動植物的地球表麵,地層開裂,山脈隆起,絕大部分動植物被噴發的熔岩和火山灰所掩埋,恐龍和其它動植物的遺骸在高溫、高壓、隔絕空氣的巨厚岩層中,經曆了漫長時期,這些有機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變成了現在的石油和煤炭礦藏。由於石油具有流動性,沿著岩層中的縫隙彙集在地層中低凹的區域,因為地層構造與地表形狀的整體性,所以,石油一般都集中在地表凹陷的地區下麵的地層中,據勘探在所有大陸和大陸架的地層中都有石油和煤炭礦藏分布(大洋盆是白堊紀末期大爆發後才形成所以例外)。
通過化石可以了解某地質時代生物類群生活活動的情況,近年來在內蒙古巴音滿都呼白堊紀末期的地層裏出土的數百個原角龍和甲龍化石中,有大量恐龍完整骨架成群堆積在一起,從遺骸的埋葬姿勢看,它們是在極度痛苦中死去。其中有兩窩甲龍幼子,它們萎縮著身子緊緊依偎在一起,抬頭作觀望狀,顯然在臨死前的時候發生了從天而降的可怕情況。在蒙古戈壁有一處食肉恐龍臨死前正在孵卵的化石,它後肢叉開,前爪分開並伸向後方的動作顯出是正在護著自己的卵,窩內有十五枚恐龍蛋。這些瞬間死亡場麵清楚說明它們是災難性的集體死亡,而且死後屍體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恐龍化石許多都有相似的死亡特征。同時發現當地含化石的岩層是一種磚紅色的粉沙岩層,而恐龍化石普遍出產於沙岩層中,這種由大量火山灰沉積而成的沉積岩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環境。
化石形成的前提是生物死亡後,遺體或其生活活動的遺跡迅速被沉積物所掩埋。沒有特殊情況形成的動物屍體迅速原地埋藏,是不會保留下這麼多埋沒時間相對集中,個體完整無缺的恐龍、恐龍蛋化石的。所以,大多數恐龍應是在生存環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況下,因突然降臨的毀滅性災難而大批死亡。可以推測那次環境劇變的過程相當突然和短暫(新星爆發時突然變亮的時間往往隻有幾天至幾個月)。
他思索片刻後理了理思路,不知查理教授與上麵記載的有何不同,便往下看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