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築師隊伍人才濟濟,強手如林。然而,建築風格獨特,技藝高超,最負盛名的卻是美國“少數民族”中的一員--華人貝聿銘。他被譽為“現代派設計大師”,“美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優秀的建築家”,他所設計的建築物不僅遍布美國各大城市,而且巍然矗立在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菲律賓、伊朗、法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貝先生真是建築設計界的“奇才”。

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在廣州一個銀行家的家庭。他的童年是在香港度過的,1927年,貝老先生舉家遷往上海,於是,10歲的貝聿銘進了上海的聖約翰小學,開始接受西式教育。周末和假期,他常隨父母回蘇州老家,在貝氏家族那片麵積廣大、景色優美的園林中盡情玩耍。在上海讀書時,貝聿銘對那些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和琳琅滿目的商品都不感興趣,而隻對一幢幢高樓大廈百看不厭,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築是國際飯店,這座屹立在上海灘的龐然大物,從樓上到樓下,從外表的布局到裏麵的擺設,貝聿銘不知琢磨過多少遍。漸漸地一個誌向在他心中紮下了根,就是,將來當一名建築師,讓更多又高又漂亮的大廈屹立在祖國的大地上。

銀行家父親對自己聰穎勤奮的長子關懷備至,希望他日後成為一名醫生,而貝聿銘卻“見血就害怕”,於是,父親隻好順從兒子的意願,送他到美國去求學。

1935年夏,貝聿銘終於登上了駛往美國的遠洋客輪。在美國,他進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係,由於他厭倦這所學校的建築係隻重繪畫技巧、忽視建築知識的教學方法,所以,他又轉到麻省理工學院讀建築工程係。以後,貝聿銘又進入哈佛大學,受教於一代建築名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貝聿銘被迫改變初衷,遙望著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呻吟的祖國,他躊躇再三,決定在美國定居。1942年,他與在美國韋爾斯利學院留學的陸書華小姐結為秦晉之好。陸女士賢淑聰慧,深知貝先生的才華,結婚伊始,便放棄自己的專業,全心輔佐丈夫的事業。

1946年,當貝聿銘獲得哈佛大學建築係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時,他成了係裏最年輕的助理教授。

1948年的一天,經人介紹,貝聿銘出現在美國地產大王柴肯道夫的麵前。柴肯道夫把自己私人辦公室的設計任務交給了貝聿銘。貝聿銘初出茅廬便身手不凡,建成辦公室後,地產大王盛讚貝聿銘說:這位奇才不僅受過良好的教育,而且有著超人的智慧。隨即,柴肯道夫放心地把丹佛、紐約幾座20多層的大廈和加拿大一組建築群的設計任務交給了他--這位才30歲出頭的建築師。

1955年貝聿銘在紐約開設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事務所,1958年他又成立了“貝聿銘設計公司”,這樣,一顆新星就在美國建築界的夜空升起來了。建築設計公司開業後,先後承建了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瑪麗大商場、夏威夷大學的東西方中心、麻省理工學院的地球科學大樓、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科林斯廣場、新加坡的萊佛士國際中心、伊朗德黑蘭的工業貸款銀行大樓等等。貝聿銘設計的建築,名聞遐邇,往往成為遊客必至、拍照留念的地方。

名氣與日俱增,貝聿銘的顧客名單越來越長,社會層次也越來越高了。在他的社交圈中,既有音樂家、作家、藝術家,也有商業巨子。在國家美術館東廳的設計中,他找到了最理想的主顧--保爾·麥倫。這位“大亨”為了擴建父親投資興建的國家美術館,決心不惜血本。他交給貝聿銘的支票是可以隨意填寫數字的。他惟一的要求是:從圖紙設計、安裝技術,直到建築材料、內部設施,一切都必須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