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1727-1781年)是法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重農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身於貴族家庭,早年在巴黎受神學教育,當過修道院院士和名譽副院長。1751年放棄神職從政,1761-1774年任利莫日州州長,他實行的稅製改革等政策受到社會的讚譽。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後,他出任海軍大臣。在任職內他推行重農主義政策,建立國內的穀物自由貿易,實行以賦稅代徭役的製度,規定特權階級必須納稅,取消酒類專營,廢除行會製度等。這些改革措施遭到貴族激烈地反對,1776年5月杜爾哥被迫離職。此後,他脫離政治專心從事學術研究。1781年3月在巴黎去世。
杜爾哥的主要經濟著作是《關於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766)。
杜爾哥雖未參加重農學派,但他完全讚同魁奈的經濟學說並做了重要的發展。他接受將社會劃分為三個階級的觀點,進一步把其中的生產階級和不生產階級劃分為企業家和工人兩部分。企業家是大量資本的所有者,通過投資經營賺取利潤。工人一無所有,隻能靠出賣勞動,掙得工資為生。並認為自由競爭使工資隻限於維持工人生存必需的生活資料。他還描述了雇傭工人產生的過程,認為他們是在不能再占有主要生產資料--土地的情況下出現的。他對“純產品”學說也做了重要發展,魁奈把“純產品”說成是自然的恩賜。杜爾哥雖然接受自然恩賜的提法,但做了進一步解釋,他強調這是自然對勞動的賜予,不是對土地經營者投資的賜予。他指出土地離開了勞動便不能生產任何東西,自然力隻有與勞動結合才能生產出“純產品”。在他看來,農業中存在著一種特殊的自然生產力,使得農業勞動者在生產中能夠生產出大於自己所必需的產品。杜爾哥根據自己對“純產品”的源泉的看法,認為土地所有者對“純產品”的占有,就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占有。他不像魁奈等人那樣認為地租是土地即自然的賜予,而認為地租是法權的表現,是土地私有權的結果。由此,“純產品”實際上被看做勞動生產物中被地主階級占有的剩餘勞動產品。他沒有正確的價值理論,因而還沒有把“純產品”歸結為剩餘價值。杜爾哥把重農主義體係發展到了高峰,脫掉了封建外衣,顯示出了其資本主義的本質。杜爾哥主張商品的價值由商品的所有者對商品能滿足欲望的效用評價來決定,即提出了主觀效用價值論。這一論點,使他成為邊際效用價值論最早的思想先驅之一。
杜爾哥重農主義學說的發展,特別表現在他的工資理論上。魁奈已經指出勞動者的工資隻限於維持他們最低生活必須的資料。但是,在魁奈的理論體係中,“勞動者”概念含混不清,並且,他也沒有對工資決定的原因進行分析。杜爾哥在這兩方麵都彌補了魁奈的缺陷:首先,他明確了什麼是“勞動者”。他認為,除了能把自己的勞動出賣給別人之外就一無所有的普通工人是“勞動者”。這就是說,他已經理解到工人是同生產資料相分離了的生產者。其次,他說明了工資水平是怎樣決定的。他從自由競爭的原則來分析,認為在雇傭勞動者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資本家有一大群工人可供選擇,必然會優先選用那些要價最低的人。這樣就使工人之間引起競爭,工人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工資而受雇於人,從而降低了工資水平。這樣,工人的工資就隻限於為維持他的生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