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人才搜集(1 / 2)

第一百零三章人才搜集

陳谘怎麼會不知道,今天這頓飯可不好吃,每句話甚至每個動作說不定就是一個考驗。

這裏的人沒一個簡單的,能夠在異國他鄉奮鬥到中產階級或者精英階級的人,每個人的智商和情商絕對在水準之上。

據陳谘從夏博涵那裏的了解,他們都是大學後才進入RB的,多有碩士博士學曆,一代都算不上,能夠混到現在,如果把他們當做普通人,那估計陳谘自己才是那個傻子。

“嗯!我對RB的美食了解不多,但我自以為自己就是‘吃貨’一枚,卻並不是那種文藝的考據黨,一定要吃啥正宗的,我是隻要好吃的,我就喜歡。”陳谘貌似語氣輕鬆簡單的回答道。

不管段源的話隻是單純的感歎還是別有意味,對於今天的這個情況,陳谘寧願別人的每句話都有言下之意。

所以這回答的話,同樣也可以簡單理解,但也可以說是說了兩層意思。

稍稍有成就的商業人士,很喜歡初次見麵的時候,說些一語雙關和有言下之意的話。

主要是試探對麵人物的深淺和城府,好製定交往的方法和利益交換的程度。

陳谘不算修煉的很高深,但是也算及格。

很多心思相對簡單的人物,除非你起點非常的高,否則很多的時候你在第一次和別人見麵的時候,別人就已經決定了和不和你合作。

因為別人在初次見麵的的時候,已經評價了你,你會不會說話?會不會玩利益交換?甚至能不能保守秘密?是否懂商業規則?

在商業老手眼裏,都可以評價個八九不離十,當然也有評估錯誤的。

老辣的家夥,如果地位比你高,又不得不和你合作的時候會直接詢問。

和你差不多層次的人物,沒有強利益關聯的或許就直接放棄,有利益關聯的,很可能會從你朋友圈子裏再打聽。

這裏段源和謝宜華都是灣灣人,姚書是馬來人,尤樂梓是新加坡人,陳谘的言下之意就是隱射了了自己不是個介意政治意識形態的人。

這年代的冷戰才結束一兩年,意識形態或者說政治形態的主義對立還相當的嚴重。

灣灣就不說了,新加坡和大陸的關係也是非常的糟糕的。

國際上真正的意識形態主義的淡化,需要到21世紀互聯網完全興起打破區域封閉,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後。

所以這年代的人試探別人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立場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在座的人能夠被夏博涵介紹過來,肯定至少是不在乎主義立場的,這是今天大家能夠聚在一起的前提。

陳谘的這言下之意的信息顯然大家都懂,同時新奇的用詞和輕鬆的調子,讓所有人會心一笑,心情鬆了下來。

喝了口湯,陳谘同樣微笑著繼續道:“鄉音難改?那就回去唄!我總覺得飄慣了再回去,會有更多的感情,有感情人的腦子才會更活躍,腦子活躍才會有更多的新思維,話說這才是保持年輕的真正秘訣啊!”

這稍稍有點調侃的話說出來,不僅僅隱含了對大家回祖地工作的歡迎,也說明了回去的是創新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