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人選
稍後的一個星期,該會議的熱度才慢慢散去,當然能夠有這個聲勢,肯定是和國家的支持有很大的關係的。
特別是陳谘提出的國企改革的‘市場化’真正的核心是麵對客戶,客戶才是市場的論調,獲得了不僅僅是企業界的讚同,同時也獲得了主管企業改革的國家計劃委的高度重視。
所以主管這板塊的副國級領導再次要來了陳谘的全部資料。
這位領導和上次的可不是一個,3月剛剛換屆,交接的時候,上任就特別交給了他一疊特別人才檔案,裏麵年紀最小的就是這個叫陳谘的14歲的小家夥。
王中鑫來到這位領導的辦公室的時候,其正在仔細翻看陳谘的檔案資料,足足幾十頁。
兩人看起來是差級別的彙報,事實上不是的,隻因為外彙局這個體量不大但特別重要的單位的局長,事實上是副國級別領導兼任的,具體事務卻並沒有統合管轄。
主要是外彙局裏麵隨著這幾年的劇烈改革開放,增加了非常多的專業部門,這些部門多是參考國外成熟模式而設立。
投資部門就屬於此,人多是國外留學回來的精英,所以其實是各個子部門各自分開向個板塊分管領導直接彙報。
這就成王中鑫直接和國家計委的這位領導彙報。
由於剛剛接任半個月,兩人不是很熟悉,領導見到王中鑫進來,還特意招呼,顯示親近。
“王副部,你對這位小陳同誌最熟悉吧!幫我仔細介紹一下這個人!”
待得秘書沏茶出去,領導迫不及待的問道。
“好的!“王中鑫組織了一下語言,對方也是在國外呆過一段時間的,而且對經濟和資本運作不算陌生,因為日本的計劃,這次特意調職過來負責的。
“中肯的說,陳谘同誌從性格上來說其實是個思維慎密成熟的成年人一樣,而且接近成熟青年的程度……”
“能力的話,不大好評估……”
領導皺皺眉,“不大好評估?這怎麼說?”
王中鑫有點猶疑的道:”具體說就是能力太強,不大好形容,他在商業、金融資本上的天賦,您手的資料裏應該都有,我們獲得的消息結合商業三處(商業情報部門)的情報分析,其目前能夠控製的現金流恐怕不下於8-10億美元。“
領導倒吸了一口涼氣,這足足有國家外彙儲備的二十分之一了,連忙翻到陳谘的金融資本情報那頁,“那為何你們半個月遞交的報告估計的是2-4億美元。”
王中鑫點點頭道:”是的,當時是我要求保守估計的,而且當時的數據應該差別也不大,但是這半個月接近二十天以來,他的資產有可能已經翻翻。“
“前段時間我們單位的何本路主任抵達日本後,發現了陳谘同誌這段時間主要操作的日經指數和日元外彙走勢,看好的趨勢和現實的走勢方向相同,而根據他隱藏資金前的杠杆比例,目前的8-10億美元這個數據的估算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
“當然數據模型是按照他以前的收益率來計算,如果他們這段時間有巨額虧損,那就沒法估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