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針鋒相對
接下來的兩天,陳谘他們這班人把Koprivece這個不大的城市逛了個遍,卻是政府代表團那邊緊鑼密鼓的談判,他們這邊估計是太拖拉在搜集信息的原因,一直也沒通知繼續。
到了第三天晚上才接到太拖拉的繼續談判通知。
這次的談判陣容可比上次大多了,太拖拉這邊不但總經理尤納裏斯出席,還多了政府部門支援他們的專業的談判專家團。
而陳谘這邊也多了很多人,卻是政府部門帶隊的國企和軍企都全都出席,他們知道陳谘團隊的人才是真正頂級的談判團隊。
不但龔褒霖、門采夫、盧卡.施耐德都是有多國工作經驗、曆經各種商業談判的高手,就是幾個副手也都是能力非凡,沒少經曆大場麵,技術專家也都是一流的。
他們那邊現在已經陷入了僵局,兩邊都在等軍事主管部門和政府的通知,就帶隊過來感受一下真正的國際商務談判是怎麼樣的,學習經驗。
太拖拉有了真正的談判專家團,和大前天就完全不一樣了。
不但大前天的草雞談判團成員都不見了,還增加了相當多的規程,比如談判桌上正兒八經給每人準備了紙筆,座位也都做了很好的調整,等等不一而足的準備工作。
針對大前天談判基礎前提,把太拖拉全資產和品牌收購這條去掉了,就隻剩下T613-4全平台技術購買的這個談判,報價也下降到了5000萬美元。
捷克政府支援過來的這個談判團和太拖拉的管理層經過商量後,覺得太拖拉目前的困難是暫時的,而太拖拉轎車在整個華約集團和共產黨管轄國家裏都是絕對的豪華車代名詞,有這樣的基礎底蘊底氣,隻要開發出來了可以和歐、美、日本差不多技術的轎車,肯定不愁賣。
所以他們覺得自己還完全有重造輝煌的能力,而賣出T613-4這個已經比歐、美、日本落後的平台技術來積累資金,作為研發下一代乘用車技術是符合太拖拉的發展戰略的,也是目前唯一的選擇了。
畢竟火災造成的主要損失是造價不菲的生產線。
就目前的捷克人工成本和太拖拉的技術底蘊來說,開發技術的成本或許不及重建生產線的五六分分之一,生產線設備才是最大頭,特別是要和世界齊平的車型,必須進口部分關鍵的高級設備。
譬如,決定外觀檔次的塗裝生產線,捷克就完全沒能力自己解決。
就像2005年之前的華國,汽車專用的透明漆都需要進口,而自己產的漆使用個幾個月就褪色變舊。
這些需要外彙的設備,才是最難的部分。
太拖拉需要資金來更新生產線,否則即使研發出技術也還是轉化不成利潤。
當尤納裏斯說出這個決定,以及對自己的太拖拉品牌充滿信心的時候,陳谘就知道了對方的打算。
連忙讓龔褒霖叫了暫停。
陳谘知道太拖拉的新一代轎車T700是1996年研發成功,但銷量慘淡,到1999年就不得不結束了乘用車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