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整合(1 / 2)

第三百四十八章整合

因為芯片的生產對基礎設施的要求比晶圓還要來的高,而且調試也比晶圓廠要要求嚴格很多。

所以陳谘打算和汽車廠同時動工。

當然兩個地方是不會在一起的,芯片生產將屬於一片安靜的高科技區域,而汽車生產弄出的大聲音和震動,對芯片生產來說可以說是致命的。

不過這些工作都必須由專門的工程師來監督執行。

華國在半導體的高端理論人才其實是不缺的,譬如黃昆院士和林蘭英院士,都是國際上享有盛名的大科學家,可是我們缺少大批量的實驗工程人才,也就是缺少最中間大批量的中間層。

晚宴回來後陳谘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是個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行業。

必須理論和實驗同步發展才可以奪取至高的領域。

所以陳谘迫不及待的找到陸金田和陸堅,“陸伯,我覺得你把項目落實了後必須的去一趟京城的半導體研究所,找那幾個大牛來給咱們主持研究工作,我想你也知道了這次的設備采購是有一定的偶然,往後就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了。”

“所以你要打算好未來我們需要自己投資單晶爐、氣相外延爐、氧化爐、分子束外延係統等等一係列專業設備的打算。”

陸金田傻眼了,“為何這麼麻煩,這整個個生產線下來,國內能夠找到合格的目前不到五指,不足關鍵設備的三分之一,這要真自己投資,那的花多少錢啊!賺回來的根本就不夠啊?”

“所以,你的先和研究所溝通好,國家的863計劃裏麵其實有這部分內容,至少單晶爐啥的國內不是沒有,其實是設計有,但是工藝不過關,適當的投資一下是不會錯的。”

“我打算投資國內的光刻機、蝕刻機啥的,這次日本能夠把設備運進來,也絕對吃不了好,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大陸絕對會給美國瞪死,所以我們要打算2000年之前,國外買不到備用或者補充設備的準備。”

“我讓段源在日本謀求存儲芯片生產線,又讓啟源在歐洲謀求芯片封裝線目的就是應對巴統未來的升級版禁運。“

陸金田聞言半響沒做聲,仔細思索後覺得陳谘說的也不可不防,“要不我們把容易壞的且不容易買到的設備多少後備一些吧!”

……

在海城市政府的帶領下陳谘在還在建基礎設施的河東區到處看了一圈,選好了幾塊目標地塊作為初步選擇。

會和了師叔宗軍安排保護自己的三位師兄,陳谘往日本趕。

由於是師兄弟,倒是沒有平常老板和保鏢的隔閡。

戚立身、褚安彪、韓秋有都是特種部隊退役的,而且家裏比較困難,以他們的資曆其實是可以在體製裏麵混的不錯的,不過陳谘這邊的收入肯定比體製裏麵好的多。

陳谘了解了他們的情況後,給了省城的堂哥一個電話,讓三個師兄家裏合適的人去堂哥那報道,給安排到‘真好吃’快餐連鎖裏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