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按勞分配(1 / 2)

第三百六十八章按勞分配

因為別人工作表現好,你不給升職,他就換地兒走了。

你給升職,同樣相當於是換地兒了。

所以最終這樣需要技術厚度和高經驗積累的各種裝配工和加工工位,永遠是那些技術平平的技工或者初學者最多。

這樣的情況你能夠期望他們能夠裝配出能夠充分發揮那些機械零件和材料特性的高性能汽車?

能夠保證基本的質量就不錯了。

所以為了未來汽車整個技工體係的健康,陳谘不但要建立技工本身的榮譽感和是使命感,同樣還需要建立穩定的技工梯隊,保證全自動生產線出來的這前三四十年裏,自己體係內技工的絕對水平。

因此,技工學校從未來汽車建立起,就把學生精神建設放在了首位。

目前這計劃已經在開始實施了。

總之,未來汽車和東方摩托目前在技工方麵的體係已經在日漸完善,而且對做技工的向往在體係內那是日漸濃鬱。

……

有媒體,自然難免會有問答,經曆了這麼幾次,陳谘也不是生嫩。

譬如這位人民日報的大記者的刁鑽問題,“陳董,您剛剛有說到,未來的未來汽車江南廠,同樣的工種,同樣的基本工資,但最後拿到手的工資總額是不一樣,而且差距頗大,這樣是不是不公平?而我國一直強調的是公正、公平的按勞分配模式,您這樣的做法,是不是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記者的問答為了吸引眼球,往往是尖銳而犀利的。

習慣了他們的這種風格,盡可以不想回答的就不理,但是這問題肯定不能不理,否則給按上‘抵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這樣的大帽子,那估計以後的日子就難過了。

於是陳谘看著他道:“我個人的理解是,按勞分配不是平均主義,我們這樣的基本薪水加獎金的模式,反而恰恰是符合按勞分配的核心社會主義原則的,我們的工人去勞動如果達到了工作的基本線,每個人都會得到基本的工資。”

“但是人難免有工作效率高低之分,我們鼓勵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效率高的,有創新精神的,質量的高的,幫忙改進工作流程和工藝的,自然會有相應的獎勵。”

“他們的額外勞動和思考的付出,自然必須會有對等的收獲所得,否則誰來改進我們的工作?這完全符合我們社會主義的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核心價值觀。”

同時,這樣的激勵做法完全克服了我們受過的‘大鍋飯’的教訓,這在管理學裏麵叫做‘雙因素激勵理論’,是著名的管理專家‘赫茲伯格’提出的,這位記者回去可以去學習一下。“

互聯網時代的網蟲所獲得的知識寬度,可以碾壓這年代的幾乎所有人,譬如這位大記者先生。

好吧!前麵一段話算你反駁有理,至於後麵這個見鬼的‘赫茲伯格’,鬼知道是哪路毛神,去你媽的‘雙因素’還是‘單因素。

這些記者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職業接觸到的廣闊知識麵去碾壓目標,進而讓別人啞口無言,然後他們就可以自由發揮,一個話題完全可以天馬行空的寫個大幾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