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不玩金融了?(1 / 2)

第四百七十二章不玩金融了?

金融行業不比別的行業,到了超過35歲往上的,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類型,沒有煉成這樣質地的人,要麼被淘汰出去了,要麼已經死在了路上。

如果35歲前的金融從業者還可能保留點單純的話,那上了40歲還在金融核心圈子裏混的,絕對是有坑絕對坑你沒商量的那種。

當然外圍那種表麵精英不算。

陳谘可不希望有人到時候卷了自己的錢跑路了,還坑自己背黑鍋。

就像段源一樣,如果不是啟源他持有超過20%的股份的二股東,算是差不多拴住了他,再說當時沒得別的選擇,陳谘鐵定不敢和他合作的。

當然谘詢行業比金融行業還稍好點,畢竟不同直接掌管資金的後者,它們和金錢資本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直接。

要直接耍手段抱錢跑路沒法這麼方便。

就是這樣,陳谘其實對他也最是不放心,構建了重重的製度來保障盡可能的不被坑。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目前的集團所有高管裏麵,段源的人緣初看最好,事實上真心和他交往的沒一個。

不管是胡可虎還是宋君,還是龔褒霖都有敬而遠之的味道。

馮正這個混到高官的人,麵對段源真正用心打量的時候,陳谘都觀察到了好似汗毛炸起的緊張架勢。

可以想見他對人的巨大威脅。

當然這種威脅,一般人感覺不到,這是雙方都是高明的刺客才能夠探查到彼此的嗅覺。

不是他人不夠好,而是他人太好,能力又強,導致真正的聰明人對他都有戒心。

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會覺得和他合作如浴春風,這在普通精英來說,覺得他是個很好的合作者或者朋友。

但是在真正的同類精英眼裏,這樣的人物尤其讓他們起巨大的戒心。

因為他會降低你的警戒度,這對這些動不動掌握巨大利益的高管來說,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們怕被這樣的好感情緒所左右,這相當於是你被不經意的算計了。

這其實是人類的正常心理。

聰明的人往往很少會有真正的朋友。

不是看透了靠近自己人的心思,就是讓同類同樣的保持了距離。

腦子轉的太快,難免心思太多、想的太多。

所以做人啊!還是簡單點好,這樣容易有幸福感!

……

放下筆記本的記錄,陳谘和辦公室外麵的候宣黎說了聲去港城的排期安排,再重新來看這份報表。

最後的統計是陳谘在期貨資本市場裏麵的資本目前已經累積40億美元左右(這次成本17億,加上4000萬期權14.35億和最終盈利9億),加上美國的證券市場接近11億美元的股票。已經真正成為一家中型基金公司。

算是在金融領域有了基本的自保能力。

當然中型基金其實是市場裏死的最快的。

隻因到了這個層次,不管你再隱藏,體量擺在那,多有隱藏不住,一旦對上了,最容易被大基金忌憚先打死你,同時又被小基金恐懼而先聯手針對你。

所以,大基金的圈子變化很小,而中型基金卻總是浮浮沉沉的,每年總是有那麼多的幾家或者幾十家被跌入深淵,要不退回十億資本以下的小基金,要不直接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