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執意不歸(1 / 2)

說話間,蕭凱旋夫婦便來到了宮門前。由於他們是趁夜回府,所以這個消息尚未迅速傳開。太後正愁無處可尋的兩個人,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了福寧宮。

二人恭謹地給太後行過禮數,太後卻沒有讓任何一個人平身。

“你二人在外逍遙多日,終於回來了。”比平日高了些許的聲音平添了幾分怒氣,“可是,你們怎麼不多逍遙些日子,急著回來做什麼,急著入宮見哀家做什麼呢?”

蕭凱旋冷靜言道:“臣攜內子入宮見駕,完全是因為之前有一樁事未向太後交代。”

“何事?日子久了,哀家已經忘了。”

“回太後,”月琳琅道,“妾身沒能勸動攝政王向皇上認錯,這是妾身無能。”

“那隻是臣一意孤行而已。”

太後眉間氤氳著怨氣道:“你們兩個在哀家麵前表演伉儷情深這一出,哀家不愛看。”

“母後!是不是攝政王回來了?”皇上的聲音忽然闖入了尷尬的氣氛當中,很快小身影你便龍行虎步地出現了。

蕭凱旋和月琳琅忙向皇上叩首。月琳琅暗暗地觀察著皇上的神色,隻見他好似沒有她想象中的那麼惱火,甚至還有幾分驚喜。

“都平身吧!”皇上爽快地說,“看座。”

皇上的到來應當是一個良好的轉機,月琳琅想。

“這個時候,皇上沒去南書房看折子,怎麼到福寧宮來了?”太後說。

“母後,兒臣聽說,攝政王和攝政王妃入宮,因而特意過來看一看。兒臣有一些話要對攝政王說。”向太後解釋了幾句之後,皇上便注視著蕭凱旋道,“攝政王,你說,這些日子你去了哪裏,做什麼去了?”

蕭凱旋從容答道:“回皇上,此事說來話長。這是皇恩浩蕩,賞賜內子千頃良田。內子受之有愧,便著人在那良田之上播種收割,又是皇上福澤深厚,得果實顆粒飽滿,豐收大吉。內子願將皇上的恩澤普及蒼生,於是臣便將這些糧食送到民間去了。”

“果然是你,果然是你們!”皇上聞言大喜,“朕思來想去,也隻有攝政王妃能做出如此善舉。”

月琳琅即刻道:“妾身惶恐,這都是皇上的恩典,妾身當不得皇上如此誇獎。”

“皇上不要忘了,攝政王妃的千頃良田上載種的可是九龍壁。”太後半垂著眼眸,一副挑剔的樣子,“群臣得知真相,一片嘩然,都說攝政王是怕那九龍壁招災惹禍,才不得不施舍民間。一切,隻為了取悅皇上而已。”

皇上聞言,低眉道:“的確是,更有人說這是攝政王公然對朕不敬。不過,朕願意聽攝政王妃解釋。”

月琳琅跪地言道:“回皇上,太後,妾身當日為皇上擋刺客,皇上事後厚賞妾身,妾身受之有愧。於是,在春種時節便想著播種特殊的圖案,秋收時補給民間,以報聖恩。至於為什麼是九龍壁,請恕妾身愚蠢,妾身一直沒有把那千頃良田視為己有,妾身認為那是皇上的千頃良田,妾身隻是代為照拂。最早也曾想過,雲紋、壽紋之類的圖案,但最終妾身想出了九龍壁這個主意,隻是想顯示皇恩浩蕩和萬歲威儀,絕不敢公然對皇上不敬。皇上,這主意全是妾身出的,與攝政王沒有半點關係。他反倒是幫了妾身很大的忙,春種時,他親自下田間研究方案,秋收之後,他又親自安排到各地送糧。攝政王所做的,隻為了成全妾身對皇恩的感激。攝政王與妾身這份簡單而虔誠的心思,萬望皇上與太後不要誤會了。”

“花言巧語。”太後喃喃自語了一聲。

“朕覺得,攝政王妃回話的時候十分地自然,絲毫沒有捏造的嫌疑。朕信你。”

“謝皇上,謝太後。”月琳琅深深叩首。

“朕應當謝謝你,你賑濟了百姓,還幫朕收獲了更多的民心!”皇上親自走下座位,攙扶月琳琅,“真不知當如何嘉獎你才是!”

月琳琅心頭一顫,可不能再要什麼嘉獎了,太後那邊還是陰雲密布呢,嘉獎就是催雨劑。於是,她躬身道:“皇上,這萬萬使不得。妾身所做的,都是應當責份而已呀!”

“可是,你做事總是深得朕心,如你這般的人,朕不嘉獎,卻要嘉獎誰去?”

“皇上隻要原諒攝政王的不是,妾身便感激涕零。”月琳琅看準時機,又跪了下去。

“攝政王妃,你果然激靈。”太後冷冷言道,“也難怪能想得出九龍壁這種好主意。”

月琳琅裝傻道:“太後過獎了,妾身愚笨得很,隻是覺得如此能夠托皇上洪福,讓果實大獲豐收。果不其然,湊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