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二十幾歲,為自己添加時尚元素(1 / 3)

第十一章 二十幾歲,為自己添加時尚元素

世界上有兩種時尚女人,一種是追求時尚的女人,一種是能引領時尚的女人。追求時尚是二十幾歲女人的天性,但一個女人隻是追求時尚的形而非神時,她充其量隻是在追求流行與時髦,並不能掌握時尚的精髓。當一個二十幾歲的女人把時尚與自己的個性、喜好、價值取向等有機結合起來時,她身上的魅力就在時尚中升華而出,這種魅力獨特而攝人心魄。

追逐時尚是女人的天性

據專業人士的長期研究證明,男人的花花腸子不會因為結婚進行曲的奏響而停止生長。

按正常情況,如果不出現第三者、婚外情之類的特殊情況,兩人的新鮮感也會在相處三年後漸漸退色。到時候雖然二十幾歲的女人在年齡上還算年輕,但她的命運卻像一張發黃的老報紙般“經典”,躺在屋子某個重要的地方卻得不到些許關注。

婚姻的疲倦期是沒有辦法的事,男人也不是刻意要傷女人的心,不給老婆麵子。本來嘛,外麵的工作那麼忙,壓力大、應酬多,回家來老婆隻見“噸位”見長,日漸向“黃臉婆”靠攏,哪還有心情做什麼風花雪月?!

再說了,即使老公對你不再像以前那麼親熱,也不見得就是你年老色衰。以前他愛你嬌小玲瓏,現在看見豐滿的女人就會動心;從前愛你賢惠乖巧,現在偏偏對激情時尚的女人有點兒羨慕。總之,你就算是天大的美女,相處久了,男人們也會“審美疲勞”。怎樣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呢?答案就是,適當追求時尚,讓自己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女人。

對此,也許會有人嗤之以鼻,振振有詞地說:“在曆史的長河中,時尚不過是一陣風、一片雲、一個浪。”“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時代,細腰是時尚;“環肥”的唐代,豐滿是時尚;“燕瘦”的漢代,苗條是時尚;上千年來,“三寸金蓮”是時尚……為了這些時尚,世世代代的女人忍受了多少痛苦。今天的中國人,告別了“三寸金蓮”的時尚,對女人們裹腳所受的戕害的同情還未消盡,現在怎麼又主張時尚?

甚至有人指出:時尚是女人的敵人。這無非是說女人為時尚付出太多,拿畸形當有形,拿變態當美態,得不償失。

其實,不應該把女人和時尚對立起來。追求時尚是女人的天性,也是她們的自由,存在即為合理,人生苦短,凡事開心就好。而且,適度追求時尚,也是時代的要求。在生活中,盡管有人聲討時尚害人,又有哪位男士願意領一位土裏土氣的女人回家當老婆呢?從審美角度來看,站在繁華的大街上,街頭時尚年輕的美女俯拾皆是,也體現了時代特色和社會的和諧與發達,多好,養眼又健身。

不管部分媒體上怎麼說,不管部分男人如何抨擊時尚,如果你想給人留下一種“不落伍”的印象,都必須適當追逐時尚。

對時尚的追逐、對自然的崇尚,是二十幾歲女人的永恒話題,而漂亮、隨意、充滿青春活力也應是最喜好自由生活、重視自我感受的二十幾歲女人的專利。作為二十幾歲的女人,隻要你露而有度,就大膽享受年輕歲月所依附的浪漫情懷,盡情體驗充滿活力的嬌媚吧。那種少見多怪的議論、旁門左道的聯想,不妨讓它在生活的陽光下漸漸蒸發。

時尚就是流行嗎

時尚是什麼?

《現代漢語》中解釋:時尚,即當時的風尚。

“時尚”二字拆開來看,時,是時間;尚,是崇尚。顧名思義,時尚可以說是在某段時間裏的崇尚。“時尚”包含了兩個方麵的因素:首先,時尚具有時間性,它站在潮流的前麵,卻並不長久地存在;其次,它是被崇尚的,但又必須是能為越來越多的人逐漸接受的,否則就是嘩眾取寵。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時尚喚醒了流行,然後又溶入流行,最後退出流行。

流行與時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時尚桀驁不馴,不拘於流行,流行卻盡力追求模仿著時尚。

前幾年,京城的一道菜“羊蠍子”成了大街小巷裏各飯館的招牌菜。你有“羊蠍子”,我也有“羊蠍子”,羊蠍子便腥膻地四處流行,出現在街頭的酒肆,乃至帶星的酒店。吃過的人都知道,那不過是羊的脊椎骨而已,並沒什麼特別之處。而眾人的消費也並沒有依據自己真正的好惡,純粹是從眾心理作祟。

古時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而唐明皇好豐滿,於是整個唐朝都以胖為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全球女性都盡量掩藏自己的性征,以平胸窄臀為美,如今的女性恨不得自己豐乳肥臀,擁有“魔鬼般”的玲瓏曲線。

想來,環肥燕瘦不過都是一時之風。

流行如一段漂浮於生活河流表麵的木頭,一段漂走了,一段又來。

還記得侯德建的“酒幹倘賣無”嗎?不過是昨天的流行。

聽過“翠花上酸菜”嗎?這流行正在過去。

既然是流行,那麼就會流逝。轟轟烈烈而來,靜悄悄而去。流行不過是經濟運營下的產物而已,背後是金錢和利益在驅動。

英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質美的布永遠時尚。

時尚不隨俗,時尚是經過藝術精心提煉的創意。時尚在一定的時間段內經得起人們的品位和推敲。

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是時尚的,凡·高的“向日葵”是時尚的,時尚而經典。不是誰都能創造時尚,不是誰都能消費得起時尚。時尚比流行長久,比流行更具有內涵。

今天大多數人眼中的“時尚”,僅僅是對時尚拙劣的模仿。時尚極具自己張揚的個性,它是思想和美感創造出的典雅與高貴的形式,華麗而優雅。

時尚消費體現的是消費主體思想的深刻,審美趣味的極致。

今天二十幾歲女人的時尚應該是個性的、張揚的,但不是肆無忌憚的。時尚從骨子裏麵滲透出來,在一舉手、一投足間展現。即使隻留下影子,也能讓人明白那是你,而不是別人。時尚在時間和空間中流動,不疾不徐,伸出手,你就可以感覺到它在指間淌過的輕盈。

二十幾歲女人的時尚應該是從容的,因而你必須有一顆悠然自得的心。時尚是略帶貴族氣質的生活方式,你若因它而終日勞碌奔波,再華麗的服飾也不過是俗不可耐的裝飾品。經濟方麵的應付自如和悠然閑淡的心態才能讓時尚在你身邊駐足。

流水不腐,二十幾歲女人的時尚在變化中精彩。時尚的魅力就在於它是時尚,是不斷變化的,它在一個很尖端的位置體現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一直在追求著一種先知先覺,所以當時尚這個名詞所代表的內在的抽象概念出現時,就注定了它必將成為人們追逐的對象。並且時尚形成的客觀原因必然導致人們追求時尚的強度與社會發展的速度成正比,社會發展越快,時尚越是瞬息萬變、飄忽不定,而人們對時尚的追求也就越狂熱。

二十幾歲女人的時尚就是以美為目的的永無休止的過程,它轉瞬即逝,周而複始。每當它到來之時,總能成為一種普遍的情感與力量。二十幾歲的女人在這樣的潮流中,亦步亦趨,盡量使自己的腳步踏準時尚的節拍。但很多二十幾歲的女人拚命追隨時尚,一不小心卻陷入流行。

女人因時尚而掀起流行,但一定要學會在流行的潮流中追逐時尚。

時髦≠時尚

羽西化妝品是所有女性耳熟能詳的化妝品牌,而它的創始人靳羽西女士更是讓女人無限羨慕的女性美的代表。她既是著名的女企業家,又是有名的女主持人,依靠自己的氣質彰顯獨特的魅力,一本《魅力何來》,更讓她魅力四射。《紐約時報》稱她為“中國化妝品王國的皇後”,她還是美國電視六強人之一,獲得了許許多多的成就獎,影響了一代的中國人和電視主持人,同時她更是個漂亮的充滿女人味的女人。

但是,在25歲以前,她也和愛趕新潮的年輕人一樣,喜歡嚐試新的東西,以此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她那時趕時髦、追流行,把頭發染成金色,塗藍色的眼影。25歲以後,她才開始知道什麼才是使自己漂亮的東西,並給自己的衣著打扮定了位。也可以說,她從盲目地追求時尚中進行了反省。

從此靳羽西不再花時間和金錢去追求那些雖然流行但並不能使她變得漂亮的所謂的時髦。為了事業的成功,她需要一個成熟的、有品位的自我形象。她選擇的“整齊劉海、扣邊短發”的發型,使她看上去既比同齡人年輕,又保持了她內在的青春活力,盡顯樸素高雅的魅力。這一發型似乎成了她的固定選擇。她對流行色有獨到的見解,能使皮膚白嫩、細膩、年輕、漂亮的顏色就是永恒的流行色。在眾多女性追求和崇尚西方的金發碧眼,並為自己的黃皮膚、黑發、黑眼睛感到自卑時,靳羽西卻認為亞洲人的黑發就是美,因此她保留了黑發的黑、真的特點。她同樣認為黃皮膚也是美麗膚色的一種,關鍵是要使這種膚色成為一種健康色,打扮的效果是要使這種膚色更美麗,而不是要改變它。顯然,她的定位——新色彩、新風格和新服裝使她光彩照人,她的形象設計得到了全世界女性的認可。

華麗的衣裳不一定能裝扮出靈魂的美來,而樸素的衣服也不一定能掩蓋住一個人的精神風采,這就是氣質的魅力,它來源於精神世界的充實與豐富。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雲燕銘對自己的穿衣之道曾做過精妙的總結:“我不想成為時髦的先驅,正因為這樣,我的服裝很少受外界的幹擾,都是我自己投入內心的情感,根據自身的特點,精心設計的。我把我的願望和愛好深深地寄托於服裝中,使服裝充分體現我的個性。”

遺憾的是,大多數的二十幾歲的女人似乎過於容易被光怪陸離的時尚所迷惑,在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奮起直追中踏入了歧途。“越是新奇的東西命越短”,越是時髦、流行的東西也就越容易大眾化。在越來越多二十幾歲女人的爭相模仿中,時髦也就日見俗氣,開始令人望而生厭。流行服飾界的觀念瞬息萬變:今天蘭格弗德飾有荷葉邊的裙子一統天下,明天凱琳的紮腳管長褲又會主宰乾坤。今天的流行很可能被明天唾棄。即使是最善於賽跑的二十幾歲女人,也很難追趕上變化如此迅捷的流行新潮,而隻能無可奈何地麵對一衣櫥的過時服飾,歎息一聲:“永遠少一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