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婚姻成功的女人一生成功2
考核理想男人
問到女人應該找個什麼樣的男人做自己的終身伴侶,回答可謂眾說紛紜。
問一個沒有什麼戀愛經驗的女人,什麼樣的伴侶才能共度此生,你會發現,她們可以開出各式各樣的條件,比如:溫柔、體貼、有責任感、孝順、有錢、有男子氣概,或沒有不良嗜好,可以養家糊口,學曆高,有的還希望要有很好的職業:醫生、律師,也有人喜歡軍人……
談過戀愛或是踏入婚姻的人就會知道,這些條件再好,一對佳偶還是可能在年久失修後變成一對怨偶。當時愛得死去活來,過不了幾年,可能就恨得咬牙切齒。
溫柔體貼可能隻是一時的假象。有責任感的人可能要求你更有責任感,他總會覺得他所負的責任比你的責任沉重而且重要得多。有男子氣概的人,可能生性暴躁,或者凶殘。嫁給有錢人固然好,但你可能會卷入一個大家族的恩怨糾紛……
由此可以看出, 以上都不是理想伴侶其實很難說準真的理想,那麼,什麼樣的男人才更值得期待和考量呢?
1.懂得尊重女人的男人
一個女人,找到一個尊重她的男人,那麼不管在何時何地,他懂得考慮你的權益,以你的幸福為前提,他才能給你安全感,他才不會借愛情和婚姻之名,行剝削和迫害之實。會尊重,才懂得信任。
首先,他必須是一個不重男輕女的人,還必須是一個把你和他自己放在同一個天平上的人。他應該認為,你不比他重要,但也不比他不重要,懂得尊重你的人生目標,以及生活樂趣。你快樂,他就會開心;他開心,不能造成你不快樂。
有些女人以為擁有大男子主義者可以為自己提供一個安全的羽翼,可以保護自己,其實會保護女人的男人,不該以大男子主義來混淆稱呼,大男子主義是指一個會重男輕女的男人。如果他重男輕女,一定會在熱戀時期過後,恢複本性,做任何決定都忘記把你考慮進去。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至少是一個思路清晰的人,這個時代講究溝通,要做好良性溝通,必要找個思路清晰的人,這樣才可能把問題解決。
沒有了尊重,一切的理想條件,都隻是壁畫、雕飾、泥土、磚塊、水管,如果缺乏支撐屋頂的梁木,愛情便脆弱得不堪一擊,更別提遮風擋雨了。若你真的想要試驗他對你的愛,老實說,問他愛不愛你,不如問他有關生男生女的問題,這樣更能夠了解他是不是你的理想對象,你在不在他眼裏,他會不會尊重你。一個好愛人的基本品性,是尊重對方。
2.事業和家庭輕重擺得好的男人
男人絕對不能沒有事業心,但如果他的事業心太重,他用在家庭和你身上的心思就會很少。你要他陪你逛街,他說沒意思;你要他陪你看電影,他說沒時間。他事業取得了成功,你也跟著風光,但那是別人看到的,別人看不到的是漫漫時光裏你的寂寞。太醉心於事業的男人,大多有指揮他人(包括女人)的欲望。和太有事業心的男人相處,最大的傷害是精神方麵。另外,有事業心的男人大多因為過度勞累,身體既處於綜合素質發展的巔峰狀態,也麵臨最不穩定、最脆弱的狀態,心腦血管等疾病正在一旁虎視眈眈,稍有機會就乘虛而入。
3.和你人生觀一致的男人
人生觀也是婚姻中重要的因素。假如你是一個一心想出人頭地的人,為了事業的成功可以犧牲時間、精力,甚至犧牲友情、善良和正義。如果你的丈夫和你一樣,抱著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的想法,那麼你們就會像一對“陰謀搭檔”,一天到晚都可以活得“鬼鬼祟祟、天昏地暗並且驚心動魄、險象環生”。
如果你生來淡泊人世,隻想有三兩知己、一本好書,那你也得找一個和你持同樣人生哲學、可以欣賞你的人共度一生。
有兩對夫婦,一對奉行即時行樂主義,對所有的娛樂和旅遊項目都積極倡導;而另一對是謹慎的節約主義者,為防老,為育子,就是坐公交車還要考慮是地鐵省錢還是大巴省錢。兩對夫婦各得其所,日子過得都很甜蜜,假如換過來……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你是什麼人都沒關係,要緊的是得找一個和你人生觀一致的人。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相信這世上一定有一個欣賞你、和你擁有一樣的人生觀的人。千萬別找錯了人,要知道,你在一個人眼中的缺點也許就是另一個人欣賞的地方。
4.誠實但不太本分的男人
本分的男人是為一種信念而活,他們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大凡本分男人都有太多的清規戒律,你若愛得深了,他會使你哀怨;你若愛得淺了,兩人倒可以淺在一處,隻是,這樣的愛情不是生澀就是了無生趣。另外,本分男人一走進辦公室開始工作,就像一台已投入硬幣的遊戲機,短時間超能量地發揮著,如果這台遊戲機突然停止了,那麼一定是一枚叫懦弱的硬幣錯投了進去。
膽小、怕事、躲在牆角的男人隻會招來領導和同事們的輕視,就算會給予一些同情,但也絕不會有人再為他投入硬幣了。女人對過於本分的男人,雖放一百二十個心,但會覺得他小家子氣,女人大多喜歡男人為生活增添更多激情。雖然女人確實希望每件事都按程序走,生活安定而且舒適,但女人也願意偶爾“浪漫”一下。
5.能使你在他麵前表現真實自我的男人
理想愛人的一個要素就是,你能在對方麵前牙不刷,臉不洗;你能把腳蹺在桌上;你能放聲大哭;你能大放厥詞,說希望那個老給你穿小鞋的上司生場惡疾,你好取而代之……
總之,一切美好的和醜陋的、善良的和惡毒的,你都敢在對方麵前不加掩飾、真實地表露,那麼,這樣的男人是你值得一輩子去愛的人。
一個女孩,和男朋友交往了幾年,男友幾次提到結婚,女孩也想不出有什麼反對的理由,但就是覺得心裏不得勁兒。一日忽然頓悟,說和男友找不到親近的感覺。男友氣急後,他一定要女友給個答案,女孩說我不願意當著你的麵刷牙,兩個人最終以分手告終。
可見,能與自己過一生的人,可遇而不可求,不是隻要有了時間的積累就可以做到的。有的人,初一見麵就覺熟悉,比如賈寶玉初見林妹妹,當然這是最高境界,我輩凡人不易達到。但如果交往三五年,仍在對方麵前遮遮掩掩,那就比較累了。如今社會競爭激烈,要是在家裏也找不到絕對放鬆的感覺,還不如沒有這個家。
二十幾歲的女人也許會想,嫁個理想的男人真不容易。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隻能退而求其次。實在找不到自認為合適的男人,就讓人出出主意,幫忙張羅張羅。這個社會上好男人還是很多的,有時挑男人就像買衣服,款式太多了,容易挑花眼,聽聽別人的意見還是有好處的,“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性與愛,女人該何去何從
愛情是一種生命的交流、肉體的向往,人性自然的複歸;沒有性的吸引,就不會產生愛情;沒有性欲的滿足,就不成其為完美愛情。但愛情又不等於性,愛情之所以是愛情,在於它是一種靈魂的交流;單純性欲的滿足,即使雙方是自願的也不能叫做愛情。
愛情不同於友誼,男人與男人、男人與女人、女人與女人之間的友誼都隻是一種精神上的交往,而愛情則同時也是一種肉體生命上的交往。性欲不能滿足,男人就不成其為男人,女人就不成其為女人,因為他們的男性本質或女性本質都沒有得到實現。女人天生就需與男人相結合,才能成為完整的女人。
性的吸引在愛情中具有根本的意義,這是不言而喻的。當兩個人互相吸引時,會自然想到身體的接觸,最初可能隻是手拉手,後來又發生接吻、擁抱,甚至可能發生性行為。性愛是情愛的重要生理基礎,是愛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但是對於處於青春期的二十幾歲未婚少女來說,性愛又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如果脫離控製,也有可能會變成一場災難。有些二十幾歲女性由於具有強烈的道德和價值觀念,她們可能比較容易地決定什麼類型的身體接觸是可以接受的,而什麼類型的身體接觸是不可以接受的。還有一些二十幾歲女人不能很好地把握一定的分寸也有一些女人情愛與性愛的分寸,難以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那麼,在性逐漸開放的今天,蠢蠢欲動的女人們究竟能在情感體驗的路上走多遠?我們來看看下麵的一個故事。
小蘭是一名編輯,在上大學時深愛一個男人並把自己的“第一次”交給了他,後來兩人卻沒能走到一起。畢業參加工作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小文,小文一表人才,兩人被稱為“天生一對”。
2005年春節過後,兩人歡歡喜喜地領取了結婚證書。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在主持人和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兩人走進了結婚殿堂。洞房中,當小文發現自己的新娘已非處女時,猶如五雷轟頂,曾經在他腦海裏的清純女神形象驟然坍塌。
“小文,請原諒我,我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把感情當遊戲的女人,當時我真是太天真太無知了,我真的不能沒有你,我們的一切才剛剛開始。”小蘭的眼淚並未能打動小文,小文痛苦地對小蘭說:“小蘭,我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容不得自己的妻子有半點瑕疵。所以,今天是我們的開始也是我們的終結,我們都好自為之吧!”
一切都不可避免,他們辦了離婚手續。望著小文遠去的背影,小蘭終於明白:輕率的第一次,給她釀成了苦不堪言的悲劇。
“處女”似乎是幾千年來人們所極大重視的一個問題,時至今日,隨便上網翻頁,都能看到關於對“失貞”問題聲討或辯駁的文章。站在女人角度,這是男性對女性的一種壓迫和侮辱;站在男人角度,這簡直是不可商議的問題,也就是女人必須絕對“忠誠”於男性。
下麵,讓我們來追溯一下處女“文化”的曆史脈絡:早在人類狩獵時期(群婚製時期),有權有勢的部落首領就開始把一些女人養在家裏,作為自己的私有“性工具”,別人是絕不允許染指的。這種“王權”一直延續到後代,女人就成了男人的私有財產,對“處女”的占有則代表著他們擁有至高無上權利和強者姿態的象征意義。
時至今日,這種觀念並沒有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進展和全球一體化的進程所消除,相反,在今天的中國大地上,處女文化依然是一個約定俗成並被男女當事人所心照不宣的病態現象——完整的處女膜構成了婚姻市場一個特殊的“賣點”——現代男人心目中,女人仍然是他們的私有物品,結婚則意味著丈夫對這個商品的絕對占有。如果對方在婚前有過性行為,他們就會理所當然地把對方視為被“汙染”過的二手貨,而這等於是對他們人格和尊嚴的最大侮辱,並對這女人產生莫名其妙的厭惡感,即便她本身是一個心地純潔的女人。即使有的男人能大度接納“失貞”的女人做妻子,婚後也難保不會拿此事來叫囂,施行家庭暴力,或者幹脆心安理得地去外麵尋找別的女人。
這就是現代男人在私下裏對待處女膜的普遍態度。
這是一個非常悖論的現象。未婚男人可以在婚前“名正言順”地與異性發生性行為,或者“始亂終棄”,但他們卻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婚前“失貞”。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玩女人是一回事,找老婆是另一回事,老婆不忠誠我還是男人嗎?”
正因為男人的這種陰暗心理,導致絕大部分女人不得不“刻意”地迎合這種心理。先別說有的女人為了嫁個好男人要去修補處女膜,就是未“破處”的女性,也會有意無意地遵守著這一邏輯。許多處女在與男友發生性關係之前都會習慣性地說上一句:“我還是個處女呢!”言下之意是,我為你守身如玉,你可要好好珍惜我哦!而在他們性行為之後,女孩子們又會習慣性地提醒一句:“我把一切都給你了,我已經是你的人了,你可得……”意思是,你要對我負責到底,包括物質上的、感情上的,你統統要記得我對你的好,不許有負於我,要把你的一切都給我。這是什麼道理,不破處就是好女人,破處就是壞女人?誰破處就是誰的女人,誰就得負責到底?其實連處女自己都未必意識到,這些意識是受千百年來女性們心理習慣所驅使的結果,用“處女”來表達“忠誠”,實質上是“以色易食”行為所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式。處女不處女,與其說是一個道德問題,不如說是一種經濟“買辦”的關係,即用處女表達自己是男人的“絕對財產”,並以此換取他的尊重和“愛護”,以後能“你情我願”地分享兩人的物品和財產。也因此,絕大部分女性即使在和一個自己不滿意的男人上床後,也隻能妥協於現實,與那男人繼續在一起,甚至結婚生子,因為她知道,假如她不能和“占有”她貞操的這個男人結婚,她的身價就會在第二個男人那裏大大貶值,於是她們常常也會“身不由己”地主動要求男人娶她為妻,作為“占有”她貞操的回報方式。
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但是今天我們卻不得不麵對。